奶牛產前癱瘓是奶牛在妊娠末期,一般距分娩半月左右,在沒有任何外力作用下,如腰、臀部、后肢無損傷,又無明顯的全身癥狀,但后肢無法站立的一種疾病,此病多見于老齡牛。近幾年,隨著奶牛飼養量的增加,成年小牛也時有發生臨床診斷有一定困難,須仔細診斷鑒別,及時治療。
1. 病因
發生該病的主要原因有:①飼料單純,營養不全。②、磷不足,尤其是比例失調。③飼料中維生素缺乏,尤其維生素不足,引起貧血及衰弱。④銅、鈷、鐵等微量元素不足,引起貧血及衰弱。⑤個另奶牛懷雙胎。⑥另外,胎水過多、腹膜炎、酮血病、風濕、酸中毒、后部肌腱損傷,胎兒個體過大,也是造成該病發生的因素。
2. 病例
2008年4月,我單位接診一例10歲黑白花奶牛,該病牛距產犢還有1個月,已停奶,突然出現了起立困難。因該牛是高產牛,遂初步估計是缺鈣,采用單純靜脈注射葡萄糖酸鈣進行治療,4月8日、4月9日各注一次,每次500ml,沒見好轉,4月10日反而病情加重,趴臥、站不起來,診斷為產前癱瘓。進行補鈣補糖療法,治療3天后,病情好轉。經調養,于一月后產下一牛犢,期間該牛伴發陰道脫出。
3. 臨床檢查
體溫38.7。C,脈搏82次/min,呼吸33次/min,聽診:心音快而無力,肺音粗厲,瘤胃蠕動音較弱,腸音不整。患畜營養中下等,通過問診飼料不含維生素添加劑。精神沉郁,食欲廢絕,鼻鏡發干,倦臥,四肢收于腹下,頭彎向左胸,拽直后松手又彎回,前肢可伸展爬行,后肢無力,下肢發涼。強行吊立,前肢可負重,后肢縮于腹下,不負重。因臥地時間長,護理較身體左側已發生輕微褥瘡伴隨肌肉麻痹,針刺無知覺。
4. 治療
以補糖、補鈣療法為主。
① 10%葡萄糖溶液1500亳升,VB、VC注射液各30ml,5%的氯化鈣400毫升;每日2次輸液。連用3天。根據病情,可添加ATP及輔酶A,肌肉注射維丁膠性鈣15ml,隔日1次,以利于鈣的吸收。
② 硝酸士的寧24毫克肌肉注射,連用2天。
③ 為確保胎兒安全,治療第一天可用黃體酮100毫克肌肉注射。
④ 對癥治療。對消化 機能障礙病畜,加10%濃氯化鈉350-500ml,以調節機體鈣磷比例。
⑤ 因該牛出現陰道脫出,于是灌服補中益氣湯3服。處方:共黃芪50g,川芎30g,當歸、黨參、熟地各40g,續斷40g,補骨脂40g、砂仁15g,連服兩次。
⑥ 輸液的同時,加強護理。飼料中添加魚肝油和礦物質適量,同時給予易消化飼料,多墊柔軟褥草。
5. 預后
兩醫輸液補糖補鈣,配合中藥行氣活血安胎,既補充了營養,又對胎兒不造成任何影響。經采用中西醫方法同時治療,該牛經治療7天后逐步痊愈,又經調理3周后順利產下牛犢,母子平安。
6. 體會
奶牛產前截癱的原因多是鈣磷等礦物質比例失調或不足,發病原因也可能是營養負平衡如低血糖-酮病脂肪肝,同時也可能為低蛋白血癥,可用靜脈注射復方氨基酸注射液來治療。結合治療,可以確定該類病例可能是低血糖低蛋白質血癥導致低血鈣血磷癥,最終導致肌肉無力,進而引起產前癱瘓,對于產前截癱應盡早確定發病原因制訂治療方案,對于發病牛早期應用脊髓興奮劑硝酸士的寧可以加速康復,能有效降低經濟損失。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