皺胃生理:對于非妊娠牛來說,皺胃占據腹底,靠近體中線,其幽門部延伸至牛體右側皺胃后方。隨著妊娠的進程,子宮占據腹腔的空間越來越大。于是,子宮滑落至瘤胃后不下方,至妊娠末期,可使瘤胃體積縮小1/3.這也迫使皺胃前移并略微偏左,而這時幽門部繼續延伸至奶牛右側。產犢后,子宮向盆腔口回縮。在正常情況下,皺胃又可以回復到原來位置。皺胃在左側以移位時,幽門末端完全滑落到奶牛左側瘤胃下方。有三個因素造成奶牛皺胃向左移位:第一,瘤胃必須不去占據子宮回縮后所留下的空間。如果瘤胃能夠移位到皺胃左側腹底,即其正常的位置,則皺胃就不能滑落至瘤胃下方。第二,附著皺胃的網膜必須被拉長,這樣可以允許皺胃向左側移位。這兩個因素給皺胃移位創造了條件。第三個引起皺胃移位的必須因素是皺胃弛緩。正產時,皺胃產生的氣體(飼料發酵產生或瘤胃中的碳酸氫鹽與皺胃的鹽酸反應釋放的CO2)可通過皺胃收縮作用被推回瘤胃。而這一收縮過程在發生皺胃向左側移位時要受到損傷。
分娩前后奶牛血漿鈣水平的下降使皺胃收縮力呈線性下降。這也許是導致皺胃弛緩和體積拉長的原因。與正常血漿鈣濃度(9~10mg/dL)相比,血漿鈣濃度為5mg/dL時皺胃蠕動能力減少70%,而收縮力減少50%。通常,直到血漿鈣濃度降到4mg/dL時,才會觀察到產乳熱的臨床癥狀。10%~50%的奶牛會在產后長達10天內發生亞臨床低血鈣(血漿<7.5mg/dL),當然這也與對產乳熱是否采取了預防措施有關。為減少臨床低血鈣癥,在奶牛產犢時口服氯化鈣,也顯著降低了皺胃移位的發病率。
在妊娠末期和泌乳早期降低飼糧組:精料會增加皺胃移位的發病率。皺胃內的揮發性脂肪酸(VFA可降低皺胃收縮力。高谷物、低粗料飼糧會提高皺胃中VFA出現的數量,其原理是這種飼糧結構會導致瘤胃內草團或食團(主要由粗飼料的長纖維組成)濃度的下降。青貯前粗飼料的物理切碎使顆粒度過細或過度使用攪拌車(指飼喂全混合日糧的超時攪拌)也是減少瘤胃中草團的因素。瘤胃草團能俘獲谷物顆粒,因而在瘤胃液上部發酵。瘤胃液上部產生的VFA在被瘤胃壁吸收,只有少數進入皺胃。當瘤胃草團不足時,谷物顆粒降落到瘤胃和網胃的底部,并在此發酵或轉而進入皺胃(在相當程度上進行發酵)。在瘤胃腹囊發酵產生的VFA在被瘤胃壁吸收之前可穿過瘤網胃間孔進入皺胃。干奶期奶牛飼喂高精料時,瘤胃中草團層的厚度較厚,但在泌乳早期其厚度迅速降低,在奶牛干物質采食下降時尤為如此。由于瘤胃草團具有刺激食團的重新吞咽和咀嚼的作用,所以,在奶牛飼喂高谷物飼料時,與提高瘤胃緩沖能力相關的唾液分泌量會減少。同時,泌乳早期瘤胃乳頭狀突起尚未充分發育,與泌乳末期高吸收性的瘤胃黏膜相比,會有更多由瘤胃腹囊產生的VFA從瘤胃中逃逸。 干奶期體況比較肥的奶牛發生皺胃左側移位的危險性更大,原因是分娩前后奶牛干物質采食量下降。 飼糧中有效纖維的數量決定了瘤胃草團的黏稠度和厚度,并能刺激瘤胃收縮。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