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笨也要活著 于 2009-2-6 16:44 編輯
![]()
中國自改革開放30年以來,涌現出許多優秀的企業,有的企業至今仍然巍峨屹立,發展強勢。有的則如日薄西山、每況愈下。有的早已成為昨日黃花、銷聲匿跡。那些昨日還叱咤風云的企業現如今已不在存在的企業,留下的是一曲曲或蕩氣回腸、或哀傷悲憤的挽歌。遠的諸如“巨人”、“太陽神”、“飛龍”、“標王”等,近的諸如“三鹿”等。他們的死去有著不同的種種原因,等歸根結底的主因就是營銷策略失去控制而失敗。
營銷策略是企業以市場為導向,以顧客需求的滿足為中心;以企業通過各種營銷及各部門的整合協調為手段;以企業長遠的發展為戰略目標;顯然他們在發展的過程中違背了這幾條原則,或其中的原則導致而成的結果。
我研究過一家飼料添加劑企業,當時我看到這個企業表面繁榮的背后存在很大的隱患,那就是到現在為止,還依照過去的傳統的個人成功模式進行營銷復制。這個老板是從其他該行業做過今年業務員,并依靠個人能力上去的。個人經驗主義很濃厚,很難聽進去其他人的意見。公司沒有培訓機制,沒有如何開展營銷的概念。唯一的特色就是每年都要招幾批業務員,簡單的學習一些業務知識,老總再講一些他的經驗,然后就趕到市場上,很不客氣的說,如同放羊,任其碰個灰頭土臉的回來自生自滅。所以公司每年人來人往煞是熱鬧,但就是留不住人。產品對不對路、渠道對不對路、銷售方式對不對路,很少研究。市場出現什么暢銷的產品了,就拿來主義依照配方依照包裝換個名稱再推向市場。當然這樣也有個好處,就是后發優勢。后發優勢不需要你花費些許人力、物力和精力就可以完成新產品的開發工作。我相信大部分企業都存在這樣的問題。產品開發出來后,就以較低的價格順著原來的銷售渠道鋪設下去,或再開拓新的渠道。這種方法屢試不爽,但問題是在技術創新方面就沒有什么優勢可言。該公司靠這樣的方法,業績以前曾增長態勢,但是近今年卻已顯現出后繼乏力的征象。每年市場都涌現出很多應接不暇的新產品,他可能在局部地區銷售好,到了其他地區或許就不行。缺乏全局市場的考量,難免會陷入一個怪圈。是的,前期的研發費用你可以不掏或者少掏了,可后期的費用也數目不菲,產品項目的審批、包裝的印刷、產品的生產、渠道的鋪設等。跟風的結果就是失去目標,開發了很多產品,相當一部分成為長久的庫存,因為沒有一個長遠的市場營銷策略去讓產品自然延伸,后果只能是更新換代的速度快了,造成的資源浪費也擴大了。這就形成了一種現象;沒有新產品等死,開發多了新產品是找死。
企業沒有營銷,就是傳統的推銷。戰略層級也是最低級的價格戰。價格戰是把雙刃劍,使用時候應該要慎重。必要的時候使用一下可以,但是經常使用就會使企業陷入毫無利潤的窘境,后發優勢變成后發劣勢,發展停滯甚至衰退也就可以預期了。
若想化解這種“營銷短板”不會對企業造成致命的硬傷,就需要另辟蹊徑。那就是營銷創新。說多了營銷創新也不是這樣那樣的生搬硬套的模式。而是發揮切合自己企業實際的營銷策略。對于以上我所說的企業來說,他已經深深陷入思維的誤區。
首先,老板要做到的就是經常要帶著業務員下市場,起到傳、幫、帶的示范作用。
二,就是要親自多去了解市場最新的動態。
三,作為老產品,包裝也要常更新,但不要改變原有的核心記憶要點。
四,好的策略當然要學習,切勿盲目跟風。
五,分清短線產品與長線產品的概念,通過不同的策略有步驟的開發和維護市場。
六,做好資金控制,營銷投入是一項系統的工作,投入程度最好隨時掌控,并做好評估。
七,營銷培訓工作要抓緊,定期與不定期的經常搞。
八,營銷策略制定要廣泛聽取銷售人員的意見,因為你要涉及到執行力的問題。
小企業能夠做到這些也就已經具備了后發優勢的特點,也為以后的營銷與技術創新奠定了牢不可破的基礎。只要認認真真做企業,你才會順順當當做成功。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