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至4月24日,豐縣畜牧水產局局長黃德安同志在豐縣縣領導的安排下,帶領縣畜牧水產局相關人員赴山東省濰坊市、泰安市、青島市以及壽光市、諸城市、莒縣、平度縣、昌樂縣等市縣實地考察了當地肉鴨養殖產業化生產經營情況,同時也對如何借鑒外地先進經驗,促進豐縣肉鴨產業升級做了深刻的思考。
(一)山東等地養殖產業化生產現狀及發展模式。
濰坊市的六和肉食、金河肉食、樂港鴨業、諸誠外貿、諸城和生、莒縣六和、壽光六和、濰坊中糧、泰安六和及青島田潤肉食等近80多家家禽屠宰加工、銷售、出口外貿企業,年宰殺、加工、內銷、外貿家禽數量12億只以上,其中60%以上是肉鴨加工龍頭企業,肉鴨養殖成為山東省濰坊、泰安等地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成為濰坊等地農業產業發展的一大亮點。本次考察中我們重點對當地肉鴨產業發展運作模式、養鴨棚舍建設、發展機制進行了學習和探討。
濰坊等地肉鴨產業總的運作模式可以概括為:政府引導搭臺、企業牽頭唱戲、農戶參與受益。一是為鼓勵肉鴨產業發展,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鼓勵發展政策。從資金上給予扶持,土地上給予優惠,技術上給予支撐,年初制訂目標,年終嚴格考核,在生產加工、流通等諸多環節上提供方便與支持等。二是龍頭加工企業多、大、強。在濰坊市等地80多個肉禽龍頭加工企業,日宰殺量超過400萬只。企業已完成了初期資本積累,具有了反哺養殖生產,走龍頭帶動、公司+基地+農戶共同發展壯大的路子,如田潤食品有限公司(屬六和肉食),目前日宰殺肉鴨5萬只,肉雞10萬只,公司投資3000萬元建成6個規模化、標準化肉禽養殖場,同時以無償配備調溫、取暖、通風、飲水、給食等設備扶持養殖戶發展規模養殖,穩定發展肉禽生產;金河食品有限公司也是自己出錢建小區,無償提供給農戶養鴨,只要農民預交20元/只的押金,鴨苗、飼料、疫苗、獸藥全部由金河提供,肉鴨40天左右出欄后,保證農戶有0.8—2.0元/只的收益;樂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采取了種鴨、商品鴨自養,農民打工,每出欄一只商品鴨給農民0.6元收益的模式發展肉鴨生產,以便生產統一規格、同等質量的商品肉鴨,供屠宰加工出口創匯;壽光六和也是采取了企業自身發展養鴨為主的生產模式。三是農戶與龍頭企業結成關系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山東濰坊等地有傳統的養鴨習慣,農戶從事肉鴨養殖時間長,對肉鴨養殖市場風險認識程度高,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強,與龍頭加工企業關系緊密,養鴨技術水平較高,已從低水平建棚、引進便宜苗鴨、飼喂價低質劣飼料、養殖個體小、質量差的市場商品鴨向高水平建舍、引進優質苗鴨、飼喂全價優質飼料,養殖體大、優質合同鴨轉變。達到商品鴨群適于屠宰加工分割,農企關系相對穩定,效益較為可觀的養殖目標。另有的加工企業為促進肉鴨養殖發展、生產加工提供可靠優質鴨源,還為廣大農民提供發展資金擔保,如①平度縣政府投資1000萬元,主要依靠合作社發展養鴨生產;田潤食品有限公司投資1000萬元,社會集資1000萬元,成立肉鴨發展資金貸款擔保公司,由肉鴨養殖戶聯合體牽頭負責貸款支配,根據所有養鴨戶的生產經營能力分配貸款數額,再統一回收商品鴨供企業屠宰加工,貸款額從肉鴨款中分批扣還;②泰安六和也是采取了這種貸款擔保方式。總之,在山東我們考察的10個肉禽加工企業中,絕大多數企業都有自己投資建設的生產基地,另與廣大養殖戶關系密切,信息共享,利益均沾,基本上取得了雙贏;壽光、諸城等地用龍頭企業投資建設養殖基地,扶持養殖戶發展規模養殖。通過本次考察學習,我們認為,濰坊等地的肉鴨生產模式可以總結為以下四句話,即:政府指導有方、企業經營管理科學、企業農民效益穩定,肉鴨產業不斷升級。
(二)山東考察思考與啟示。
此次山東考察引起我們很多思考,也給了我們許多有益的啟示:
1、必須強化政府組織引導,營造產業化發展的良好氛圍。一個地區主導產業的形成與發展,不是一朝一夕做強的。一開始必須依靠政府的組織引導與強勢推進,看準了就要干,要干就要爭創一流。正是基于這種理念,山東等地政府部門積極引導,突出抓好主導產業,制訂產業發展優惠政策,并成立產業發展領導班子,集中資源,做大做強主導產業。
2、必須集中力量培育龍頭企業。龍頭企業建設成功與否,直接決定著一個地區農業產業化的水平與發展規模,為此,山東等地集中力量加強和扶持龍頭企業建設,如中糧、外貿等原國有大企業起步早、改制快,培養了大批人才,為后來六和、田潤、金河、樂港等一大批龍頭企業的形成提供了人才、技術、資金上的支持,為養殖業的快速發展起到了極大的帶動作用。
3、必須強化大規模商品基地建設,形成規模化、產業化、集約化優勢。主導產業形成后,必須搞好大規模商品基地建設,山東等地由龍頭企業牽頭采取企業領建基地,農戶廣泛參與,建起了一大批高標準、大規模的商品基地,形成了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優勢,達到全國一流標準。
4、必須發展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立新的農村經濟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建立,既適應了市場經濟規律的要求,也解決了農戶小規模生產經營與抵御市場風險的矛盾,山東等地建立起許多既能真心為農戶服務,又與龍頭企業良好合作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充分發揮了聯系、協調作用起到了政府組織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5、必須推進農村科技進步,加快農村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要創新技術,品種更新,設施現代,提高養殖標準和養殖技術,提高產品競爭力。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