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鴨在產蛋期經常出現不愿下水的情況,不愿下水,腰部和腹部羽毛會含水,梳理后羽毛松亂,曬干后怎么梳理也不能貼身,再次下水依然很濕。
之前實踐中發現和考慮是鴨有病(主要考慮是細菌性),體溫上升而毛濕水;體質下降影響尾腺的分泌;長至以往會出現爛毛現象,直到新的羽毛長全才會好轉。
前兩天在網上看到一種營養性疾病“濕羽癥”,其觀點為在大群飼養時環境不好的情況又無外來營養補充,膽堿缺乏,脂肪代謝出了問題,影響尾腺分泌。從目前看,細菌性疾病似乎已被控制,每天也在加蛋但速度并不快。膽堿已用幾天,效果不明顯。
之前抗生素無效,不考慮藥品和耐藥的問題,有理由懷疑是否會有病毒侵害,并引發繼發感染。但病程已過40多天,從未用過抗病毒的藥物,最多也是復方制劑中含有抗病毒的成分。是否需要再抗病毒?不是說病毒性疾病到十幾二十天會自身產生抗體的嘛?請各位大大們指教!!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