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眾所周知,霉菌毒素是霉菌以飼料等為營養源的生長過程中產生的有毒化學物質。通常,霉菌毒素的化學性質比較穩定,在飼料加工過程中很難被破壞。雖然霉菌通常可因飼料的加工而減少數量,但是如有適合的條件就還會生長。在實際生長中,一般可通過保持飼料的低水分含量、保持飼料的新鮮、保持設備的清潔以及使用防霉劑和霉菌毒素吸附劑等途徑來控制霉菌生長和霉菌毒素的產生。
濕度是決定霉菌在飼料中生長及其生長速度的最主要因素。飼料中的水分有三個來源:飼料原料,飼料加工過程,以及飼料貯存環境。為了成功地控制飼料的水分含量,就必須控制好這三個來源的水分。
玉米和其它谷物是飼料中水分和霉菌的主要來源。因此在控制飼料水分方面,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對飼料加工所用谷物的水分進行控制。所有飼料原料都含水分,所以應該對其水分含量進行監控并記錄.
人們通常認為谷物含水量很少,以至于霉菌不會在其中生長,除非在特殊環境中。水分并不均勻地分布于各個谷粒之中。例如,在一批平均含水量為15.5% 的谷物中,有些谷粒含水量為10% ,有些為20%。各個谷粒的含水量與霉菌生長程度有直接關系。就是說,水分含量越高的谷粒中越容易有霉菌生長。除此以外,霉菌在破損谷粒中的生長量比在完整谷粒中大5倍。
谷粒在碾磨過程中引起的摩擦會使溫度逐步增高。如不予以控制,溫度的增高量達到5.5℃以上就會使谷物中的水分發生明顯移動,從而促使霉菌生長。這種情況在冬季尤為突出,因為那時的溫度差異能使水分在谷物貯倉內壁上凝聚。空氣助力錘磨機可以減少飼料產品內熱量的積聚,從而減少水分的問題。
顆粒料的制作過程通常會增加熱量,從而使3-5%的水分以蒸汽形式添加到飼料中。如果顆粒料制作進行得正確無誤,這些增加的水分就可以在出廠裝運前被除掉。然而,這些增加的水分如果沒有在顆粒冷卻時被消除掉,就容易促使霉菌生長。由于含水分的飼料比正常飼料溫度高,因此,將熱的顆粒飼料貯藏在冷倉內,水分就會以冷凝水形式附在貯倉內壁上。
雖然,現已證明,將飼料制成顆粒料可使霉菌數量減少100倍至10000倍,但是許多霉菌孢子仍然存留于制成的顆粒飼料內。存留于顆粒料內的孢子在條件合適情況下還能生長。因此,顆粒料制作只能延遲而不能防止霉菌生長,因而在控制霉菌方面僅起較小的作用。而且,顆粒飼料比非顆粒飼料更容易受霉菌侵襲。
霉菌生長和霉菌毒素的產生都需要一定時間。因此,為了保持飼料在飼喂時的新鮮度,增加運輸次數而減少每次的運量是很重要的。飼料一般應在交付后10天內被用完。
飼料無論在加工過程中還是在加工之后,都可能接觸到飼料加工、儲存和運輸系統中各個不同地點結塊的陳舊飼料。陳舊飼料往往嚴重霉變,很可能將霉菌傳給其接觸到的新鮮飼料,從而增加霉菌生長和霉菌毒素形成的可能性。為防止這種問題的出現,應將加工和操作設備中存留的結塊和發霉飼料清除掉。
在控制霉菌生長的復雜過程中,使用化學防霉劑只是若干種有用方法中一種,而且不可單純依靠化學防霉劑的應用。主要的防霉劑有:(1)單一有機酸,或多種有機酸的合劑(例如,丙酸,山梨酸,苯甲酸,醋酸);(2)有機酸鹽(例如,丙酸鈣,山梨酸鉀);(3)硫酸銅。如抑制霉菌的化學藥品能均勻地分散在飼料中,那么無論是固體劑型還是液體劑型,效用都一樣。一般說來,酸的防霉活性強于其對應鹽的活性。
化學防霉劑所用載體的顆粒應該盡可能小一些,以便有盡可能多的飼料顆粒能夠接觸到防霉劑。一般說來,顆粒越小則其功效越大。有些丙酸防霉劑是依靠從其較大的載體顆粒中釋放其蒸汽來發揮作用的。大概,就是這些蒸汽通過穿入飼料顆粒之間的空隙而使得該防霉劑得以均勻分布在整批飼料中的。
某些飼料原料也會影響霉菌抑制劑的性能。蛋白質或礦物質添加劑(例如,豆粕,魚粉,家禽副產品粉,石灰石)往往會降低丙酸的功效。這些原料會中和游離酸,并將其轉換成相應的鹽,轉變為鹽后其功效會下降。日糧脂肪往往可以增強有機酸的活性,這可能是增加了防霉劑對飼料顆粒的滲透性所導致。玉米中某些未知因子也會改變有機酸霉菌抑制劑的功效。
防霉劑以通常的推薦濃度使用時,實質上,就會產生一段無霉菌活動的時間。如需要無霉菌的時間更長,就應該使用濃度更高的防霉劑。防霉劑一旦開始使用,其濃度幾乎立即就開始下降,這是由于化學結合和霉菌活動所致,或二者共同作用所致。另外,遭霉菌嚴重污染的飼料需要額外多量的抑制劑才能得到有效保護。
飼料在被制成顆粒料的過程中所經受的熱量會增強有機酸的功效。一般說來,顆粒料制作溫度越高,防霉劑的功效也就越強。然而,霉菌一旦在顆粒料中開始活動,則其生長比在非顆粒飼料中更快,因為制粒加工可使飼料較易為動物所消化,同樣也使飼料較易為霉菌消化。
銅作為一種防霉劑,其功效很難得到證明。雖然,現已證明日糧中硫酸銅可以提高肉雞的體重和飼料轉換率,但是銅過量可能對幼畜有毒而且還可在周圍環境中積聚。另外,最近的研究表明,給家禽飼喂高劑量硫酸銅可在家禽口腔中形成類似于某些霉菌毒素引起的口腔病變。在它種動物也會引起類似的口腔病變。
最近人們對于應用無機結合劑(礦物粘土)與霉菌毒素相結合的研究給于了很大關注,以圖以此防止霉菌被動物消化道吸收。現已證明,這些粘土制品(包括沸石,膨潤土,來自Canola菜籽油精制過程中的漂白粘土,以及水合鋁硅酸鈉鈣)可以改變大鼠對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的反應。然而,人們應該清楚地知道,粘土對某些霉菌毒素的結合可能是很微弱的,或者是不能結合的,而且不同粘土制品之間以及其他不同吸附劑對霉菌毒素的吸附能力以及吸附毒素的種類都不一樣。因此采用復合型的霉菌毒素吸附劑相對某些單一的吸附劑應該是光譜的,是最佳的選擇。
由于霉菌毒素并非均勻分布于谷物中或均勻混合于飼料中,所以就很難取得對整批谷物或飼料霉菌毒素含量具有意義的樣本。在隨意提取的樣品中霉菌毒素往往很少。事實上,幾乎90%霉菌毒素的分析誤差都可被歸咎為原始樣本的采集不當。這是因為,一批污染飼料中僅1~3% 的籽粒含霉菌毒素,而這些被污染的籽粒通常不會均勻地分布在這批谷物中。
對于一批整粒谷物而言,要對其中霉菌毒素進行合理而精確的分析,至少要5 kg適當抽取的混合樣品。貨運卡車上的飼料通常可用谷物探針來取樣,但對谷倉則常常必須在出料過程中取樣。
利用紫外光對玉米進行篩選以便檢出可能的黃曲霉毒素污染,這項技術在15~20年以前很普遍。盡管人們廣泛使用了紫外光對黃曲霉毒素和其它真菌毒素進行篩選,但是研究表明這項技術所檢出的也有非霉菌毒素的物質,因而這項技術是不合適的。因此不應再用紫外光測定技術進行任何霉菌毒素的篩選。
微型離子交換柱是一根含有硅膠和吸收劑的小柱,樣品提取液通過其上供黃曲霉毒素檢測。這種黃曲霉毒素檢測法以前也應用廣泛,一直到近幾年為止,人們轉而廣泛使用了以抗體為基礎的試劑盒。如果微型離子交換柱測定技術應用得當,那么這項技術就能在一定的條件下提供有關黃曲霉毒素準確數據。然而,微型離子交換柱測定技術像紫外光測定技術一樣,曾經常被誤用和濫用,因此不再被推薦使用。
人們在不斷改進測定霉菌毒素的分析技術。現在若干商業實驗室能夠檢測多種霉菌毒素。盡管分析所需的費用會造成開支增加,但與霉菌毒素污染所造成的產量和健康損失相比,這筆費實在是很小的。現在已有市售的商品抗體測試盒可用以對黃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T-2毒素、赭曲霉毒素A和鐮刀菌素進行篩選和定量。雖然這些抗體測定方法還在不斷改進之中,但如果使用得當,仍不失為是個好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