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獨家報道:2009年的羅非魚在遭遇價格滑鐵盧的同時又正面臨著大規模地爆發性疾病---鏈球菌。被廣大養殖戶、眾多媒體尊稱為“絕癥”的鏈球菌,國內外專家、學者已經做了深刻詳盡地研究。站在養殖戶的立場,本著解決生產中的問題, 就羅非魚鏈球菌爆發談談個人的看法和初步的控制方法。
進入7月以來我們就陸續接到海南、雷州養殖戶電話咨詢,養殖池塘中沒有任何其他魚類死亡,唯獨羅非魚無癥狀死亡,而且死亡速度快、死亡數量可達每天幾百甚至上千尾。進入7月中旬湛江、茂名等羅非魚主要養殖區域咨詢電話每天涌入,芳草恒生一線技術人員趕到現場就發病魚塘的養殖模式、養殖品種、水質指標、投料情況、發病癥狀做了詳細詢問與記錄,根據癥狀給出建議處方。吳川鳳凰飼料有限公司、江門新希望飼料有限公司也提供大量發病客戶案例,初次用藥效果明顯,用藥后3天死亡數量明顯減少,繼續用藥死亡數量徘徊在4---10尾/口魚塘,很難徹底根治。一旦停止使用藥物,死亡數量增加,再次使用同樣藥物效果不理想。 經過湛江海洋大學水產病害實驗室分離病魚發現引起羅非魚大量死亡的真兇是鏈球菌。感染鏈球菌的羅非魚表現為以下幾個癥狀: (1)魚體色發黑。游動比較緩慢、離群。(2)眼球突出或混濁發白,眼眶充血。(3)腹部點狀出血,鰓蓋內側出血。(4)有腹水,肛門發紅。嚴重則有心外膜炎、腹膜炎等并發癥狀。(5)最明顯表現在鏈球菌感染羅非魚神經系統,羅非魚出現在水體表面頭偏向一側打轉。進入8月后羅非魚鏈球菌感染已經遍布整個華南地區。芳草恒生水產技術服務中心全體成員在水產一線為廣大養殖戶服務的同時也總結出發病池塘以下幾個特征:
(1)混養池中只出現羅非魚死亡。(2)魚豬、魚鴨混養池塘發病率高。(3)網箱養殖發病率高。(4)吉富系列羅非魚發病率高。(5)全投料、飼料蛋白過高、投喂過量發病率高。
案例一:
地點:海南省瓊海市塔洋鎮
人物:黃老板(138****0399)
養殖面積:15畝*2.5米
養殖品種:主養羅非(平均體重1.1斤)
病情概括:魚塘在8月18日出現死亡,當天死亡5尾,19號增加至15尾后開始用藥。外用了消毒藥,21號使用生石灰300斤,死亡量未得到控制,到24號死亡量增加至每天100尾,25號起捕賣魚。
發病癥狀:外觀魚體色變黑,突眼,鰓蓋發紅,胸鰭有紅點,體表有潰爛。解剖觀察腸道有黃色粘液,體腔有腹水,膽腫大,肝發白,整個內臟充血。
案例二:
地點:海南省萬寧市興隆農場
人物:蘇老板
養殖面積:4畝*1.5米
養殖品種:主養羅非(平均體重1.2斤)
病情概括:8月11日前往檢查,據蘇老板反映魚持續死了一個月,之前外用生石灰,二氧化氯,漂白粉,敵百蟲,辛硫磷。內服:恩諾沙星,青霉素。用了很多消毒殺菌和內服藥都沒有明顯效果。經診斷后開處方:外用:潑灑姜+霉病套餐;消毒:苯消液;內服:羅非魚二合一+VK3,每天下午一餐,連用三天;第四天調水:芽孢桿菌+藻種。第三天回訪時蘇老板說已經沒死魚了,第四天調水后堅持每15天調水一次,內服魚肝寶散+多維做預防。
很多養殖戶朋友病急亂投醫,魚病發生后使用大量獸用或者違禁抗生素包括:土霉素、環丙沙星、強力霉素、磺胺嘧啶、阿莫西林、甚至頭孢拉丁都用上了,效果也不好。不僅不符合水產品健康養殖標準,而且產生耐藥性。由于今年整體羅非魚價格比較低迷,養殖戶考慮成本的同時還應該考慮到效果和出口要求。經過2個多月的摸索,我們認為羅非魚鏈球菌爆發的根本原因有兩個:一是立體養殖中大量糞便排入池塘造成水體環境惡化。二是飼料營養不平衡, 不可消化蛋白通過魚糞便排出造成氨氮亞硝酸鹽超標。所以從這兩個方面入手,總結出一套沒有藥殘、成本適中且效果顯著的處理辦法。在湛江、茂名、雷州、珠海、肇慶、佛山等羅非主要養殖區域使用效果理想。治療建議:外用藥物:芳草苯消液2畝/瓶,潑灑姜一袋2畝,每天一次,連續使用2天。使用苯消液期間的2天停止投喂飼料。第三天,內服:羅非魚二合一+VK3,每10kg飼料拌一套,連用4天。注意:拌藥餌飼料為正常投喂飼料量的1/3,投喂藥餌料前可首先投喂不拌藥物的普通飼料10kg---20kg。飼料每天僅需要投喂一餐。停止投喂藥餌料以后馬上調節水質:每3畝外用芽孢桿菌+藻種各一套。必須堅持調水。
重要提示:1、發病期間不換水和加新水【溝渠水源容易被其他發病魚塘污染,容易發生交叉感染】。2、未發病池塘提前預防:外用芽孢桿菌+藻種,內服羅非魚二合一+多維。3、控制飼料蛋白和投喂量。4、高溫期間不要將豬、雞、鴨等畜禽糞便直接排進池塘,應該通過發酵處理后再排進池塘。5、降低養殖密度,大規格魚早上市。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