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yaodong 于 2009-11-12 13:10 編輯
實際生產中許多奶牛場,不分干乳牛和泌乳盛期高產牛,不分經產牛和頭胎牛,所有成母牛均隨機混群通槽飼養。在飼喂過程中,由于玉米青貯或其它飼草不足、質量低劣,再加上通槽飼養,頸鏈栓系,奶牛采食自由度大,低產牛、干乳牛及膽大經產牛搶吃高產牛、泌乳盛期經產牛及膽小頭胎牛的精飼料,使奶牛食入的日糧精粗料比例搭配不當,從而導致了部分奶牛因營養過剩,膘情過肥,甚至導致瘤胃酸中毒、乳脂率下降、采食量下降,從而出現代謝病;而另一部分牛則營養不良,生產潛力不能發揮,甚至失去飼養價值而被淘汰。
這種飼養方式造成奶牛體況及生產性能差異極顯著。為了充分發揮奶牛的高產潛力,提高飼料報酬,降低淘汰率和死亡率,提高經濟效益,我們在生產中必須注意因牛而異,粗精料比例合理搭配。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