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奶牛的流產發生率一般為 10%左右。根據流產的原因,流產分為傳染性流產和非傳染性流產兩大類。大多數流產屬于非傳染性流產。
非傳染性流產根據流產的原因可分為:
營養性流產 由于營養不足,缺乏某些維生素、微量元素引起的流產。
中毒性流產 由于飼喂發霉、變質飼料或誤食某些農藥引起的流產。
損傷性流產 由于懷孕母牛突然急劇運動、腹部受到頂撞、擠壓引起的流產。
藥物性流產 由于口服或注射某些藥物、激素、疫苗等引起的流產。
癥狀性流產 由于生殖器官疾病、胎兒胎膜病變及非傳染性的全身性疾病引起的流產。
根據流產胎兒的月齡及變化,流產一般分以下幾種類型:
隱性流產 又稱早期胚胎死亡。發生于妊娠早期 1—— 2月齡。隱性流產占流產中的 25%。
小產 即排出未經變化的死胎。發生于妊娠中后期,是最常見的一種流產。小產占流產中的 49.8%。
干胎 胎兒死亡后滯留在子宮內,由于子宮頸關閉,胎兒水分被吸收發生干尸化。死胎多發生在妊娠 4——5月齡,干胎占流產中的 24%。
胎兒浸溶 胎兒死亡后由于非腐敗菌侵入子宮,胎兒軟組織被溶解流出,而骨骼滯留在子宮內,占流產中的 0.9%。
胎兒腐敗 胎兒死亡后由于腐敗菌進入子宮,使胎兒發生腐敗分解,腐敗產生的氣體使胎兒體積增大造成難產,是一種最危險的流產,臨床上極少見,約占流產中的 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