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南 廣東2009年海洋生產總值達6800億
3月8日從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有關會議獲悉,2009年,廣東省海洋生產總值達6800億元,同比增長10.3%;漁業經濟總產值1450億元,同比增長11.4%。其中水產品產值690億元,同比增長3.2%;水產品總產量702.8萬噸,同比增長3.3%;漁民人均收入9300元,同比增長4.5%。
“羅非魚零廢棄加工技術”通過鑒定 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完成的“羅非魚零廢棄加工與質量控制技術”科技成果于2月下旬通過鑒定。 該成果首次采用活體發色新技術進行羅非魚發色,并通過對品質改良劑新技術的研究,提高了羅非魚片的產品品質;開發了低耗節能的羅非魚加工技術;研究了羅非魚加工副產物的“零廢棄”高值化利用技術,開拓了羅非魚加工“零廢棄”的新途徑。自主開發了液熏羅非魚片等系列產品,增強了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2007-2009年,該技術在廣東、海南、廣西三個省區的11家企業進行推廣應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 江世貴晉升“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2月25日訊:日前,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科技部、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科協聯合公布了2009年“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水科院江世貴、程家驊、馬愛軍等3位研究員榜上有名。 據介紹,江世貴主要從事水產苗種工程、水產種質資源和遺傳育種研究;程家驊主持研究了“蘇北沿海蟹苗種類組成及其資源管理研究”等一系列課題;馬愛軍多年來致力于海水魚類繁育、養殖技術、種質改良研究及成果產業化開發。(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 “對蝦飼料專用高效益生素轉化與示范”通過驗收 3月9日訊,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承擔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對蝦飼料專用高效益生素轉化與示范” 經科技部有關專家審核,一致認為項目全面完成了合同指標,同意驗收合格。 項目執行期間累計生產益生素產品660噸,實現產值396萬元,利潤71.28萬元,產品有效益生菌菌數達109個/克以上。 本項目的實施有利于提高水產飼料的高效利用,削減自身污染,保障養殖生態環境安全,促進飼料工業和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羅非魚鏈球菌病疫苗研制成功 2月26日,廣西科技計劃項目“羅非魚鏈球菌病疫苗的研制及其免疫機制的研究”在南寧通過鑒定驗收。該項目由廣西水產研究所和廣西大學承擔,研制成功的羅非魚鏈球菌疫苗將在養殖中推廣應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林浩然等7名區內外專家參加了鑒定驗收會,一致認為該項目研究成果總體上在同類研究中達到國內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 福建連江申報“中國鮑魚之鄉” 2月11日訊,福建連江縣將著手申報“中國鮑魚之鄉”。連江縣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江明春介紹,近些年來,隨著海上網箱與筏式養鮑技術的不斷提高,在良好經濟效益驅動下,養鮑產業發展較快,如申報成功,將對產業發展產生推動作用。 “鮑魚養殖要求水深、水流急、水質條件好等幾個條件,這些條件連江都具備。”江明春介紹,據估算目前連江縣養鮑總量約為12億粒,預計2010年產量可達1.7萬噸,產值達23.8億元以上,為福建省乃至全國之最。 養殖海域生態補償試點工作座談會在福州召開 2月26日,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在福州溫泉大飯店召開羅源灣及三都澳養殖海域生態補償試點工作座談會。 與會者就目前羅源灣及三都澳網箱養殖直接投喂冰、鮮雜魚餌料、養殖自污染嚴重的現狀,認識到貫徹落實農業部第31號令《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定》第四章第十五條規定“鼓勵使用配合飼料,限制直接投喂冰鮮(凍)餌料,防止殘餌污染水質”是加快轉變漁業發展方式,促進水產養殖健康、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的有力保障。為了適應低碳經濟模式的安全、高效、環境友好型海水養殖魚類配合飼料的產業化開發,引導養殖戶改變投喂方式,鼓勵使用配合飼料已迫在眉睫。(福建省水產飼料研究會秘書處) 閩今年水產品整治重點出爐
2月22日訊,今年福建省重點水產品質量安全整治目標“排定”,福州、廈門、漳州的羅非魚、對蝦和淡水魚等被列為省級“藥物殘留”監控重點,并明確對“問題”水產品實行重點區域、重點養殖品種質量安全的追溯制度。
根據福建省海洋漁業廳制定的《2010年福建省深化水產品質量安全整治方案》,福建省整治重點產品及區域,主要是福州、三明、莆田、南平和龍巖的鰻鱺;福州、廈門和漳州的羅非魚;福州、寧德的大黃魚;福州、廈門和漳州的對蝦;福州、漳州、莆田、泉州和寧德的鮑魚;福州、寧德的其它海水魚;福州、漳州、三明、南平和龍巖的其它淡水魚。 福建烤鰻出口貨值1.66億美元 2月4日,福建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稱, 2009年該局累計檢驗出口烤鰻1.39萬噸,貨值1.66億美元,出口量和出口貨值分別占全國的46.6%和42.6%,居全國首位。 福建2009年烤鰻出口呈現較大幅度增長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市場需求擴大,2008年亞洲地區投苗少,產量低,日方烤鰻庫存量消耗殆盡,貨源短缺必須依賴從中國進口。2009年輸日烤鰻貨值達1.37億美元,占出口烤鰻總量的82.6%。 海南將新創建12個水產品健康養殖基地 3月5日,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負責人在全省海洋與漁業工作會議上表示,今年海南省海洋漁業主管部門將嚴把水產品質量安全關,新創建12個水產品健康養殖基地,發揮其示范作用,輻射帶動全省養殖業健康發展,打造海南綠色水產品品牌,提高海南水產品的國際市場占有率。 據介紹,去年農業部先后4次對海南省水產品開展抽樣檢查,合格率均為100%。海南綠色水產品源源出口美國、俄羅斯等50多個國家,去年出口量達12.9萬噸,出口額4.4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 海南綠色水產品出口創新高 2009年,海南省多舉措加強水產品質量監管,成效顯著,其中海南省產地監督抽查共抽取水產樣品239個,經農業部指定的檢驗單位檢測,檢測合格率為100%,水產品質量安全居全國前列。去年全年出口總量突破了12.9萬噸,比上年增長2.3%。 國內 中科院基因組所完成鯉魚基因組初步測定分析
3月中旬從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獲悉,該所運用新一代高通量測序技術以及高性能的生物信息分析,完成了鯉魚基因組初步測定與分析工作,獲得了鯉魚基因組高覆蓋的基因組數據。
科學家希望通過鯉魚基因組測序及其序列分析,為研究養殖魚類的生長、發育、繁殖、遺傳變異、疾病、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包括抗逆能力)及其遺傳改良提供重要的參考甚至指導信息。通過鯉魚基因組的研究,可以獲得與經濟性狀相關的基因,與疾病的發生及免疫相關的基因等,為鯉魚的遺傳育種提供基礎。 “中國對蝦種苗20強基地”評選在即 2月9日,筆者從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處了解到, 為促進對蝦苗種場的優勝劣汰,從源頭上保障對蝦產業的健康發展,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擬聯合國家蝦產業技術體系對現有對蝦苗種場評選“中國對蝦種苗20強基地”。 據悉,此次評選旨在提高對蝦苗種質量、樹品牌,力求幫助20強企業苗種市場占有率達到60%以上,從根本上扭轉由于苗種問題影響對蝦養殖生產和產品質量的不利局面。 20強種苗基地的評選采取自愿報名的方式,由專家組根據相關標準進行篩選,入圍20強的企業名單將在4月20日召開的“第二屆中國對蝦產業發展論壇”上公布。 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即將修訂 3月9日訊:現行《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自1999年5月29日頒布實施以來,對促進飼料業和養殖業的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公眾對動物產品質量安全的要求不斷提高,飼料、飼料添加劑生產、經營、使用中出現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 為此,國務院法制辦公室2月20日下發了關于公布《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修訂的主要內容包括:一是關于新飼料、新飼料添加劑,二是關于飼料、飼料添加劑的進出口,三是關于飼料、飼料添加劑的生產、銷售、使用。 據了解,我國飼料工業發展很快,多數藥物為工業級和無機鹽,且藥物添加劑中,一些高效、低毒,無殘留的新品種幾乎全靠進口。因此,建立和完善飼料行業法律法規已是當務之急。 美對蝦生產商對我國輸美對蝦企業提出行政復審 3月1日,美國對蝦生產商代表律師致函美國商務部,對生產或出口涉案商品(冷凍暖水蝦)的86家中國生產商或出口商提出行政復審請求。 美國對蝦生產商提出此請求的理由是:認為所涉86家中國生產商與出口商向美國傾銷涉案產品的實際傾銷幅度高于繳納的保證金。目前,美國國內對蝦生產商已通過平郵方式將相關函件寄往所列出的所有生產商與出口商。 商務部:水產養殖出口基地建設將獲國家支持 3月9日訊,為加快外貿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努力實現外貿“保份額、調結構、促平衡”,2010年商務部將著力加大支持力度,建設一批農產品、輕紡、醫藥產品出口基地,培育若干商務平臺。其中,農產品出口基地包括:種植基地、畜禽養殖基地、水產養殖基地(圍欄養殖、網箱養殖、池塘養殖、工廠化養殖、灘涂/吊養/底播)、農產品及食品加工基地等。 此次“四大類”出口基地建設還在初期,關于作用、標準等一系列問題各方只能從理論上作推測。 遼寧“刺參水院1號”通過國家審定 3月8日,由遼寧大連水產學院主持的刺參“水院1號”新品種經第四屆全國水產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定通過,并獲得水產新品種證書。 這是首個由遼寧省主持選育并通過國家級審定的水產養殖新品種,也是我國海參養殖的第一個新品種。另外,由中國海洋大學主持,遼寧省漁業企業參與選育的“海大金貝”也通過了國家的新品種審定。 山東威海積極開拓東盟市場 2月上旬從威海市海洋漁業局獲悉,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成立,關稅大幅降低,給威海漁業企業進軍東盟市場創造了有利條件。威海市漁業企業及時調整戰略,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通過參加東盟國家貿易展覽會、加強洽談等方式,進軍東南亞市場。 據統計,去年以來,以泰祥集團、赤山集團、石島集團、明鑫水產等為代表的出口東盟國家的漁業企業超過20家,出口貿易總額近千萬美元。 “樂清泥蚶”成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2月9日訊,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正式核準注冊“樂清泥蚶”為中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據了解,這一張金字招牌給浙江溫州樂清泥蚶外銷帶來了諸多好處,已成功助力泥蚶突破銷售壁壘,順利進軍上海、杭州、寧波等市場。
目前,樂清市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泥蚶苗種繁育基地和中蚶培育基地。2009年,樂清市泥蚶養殖面積達1.7萬多畝,年產量達1.6萬多噸,泥蚶養殖業成為樂清市水產養殖業的支柱產業。 上海公布十大水產加工品品牌 2月22日訊,以迎接2010上海世博會為契機,上海水產行業協會近日向社會推介上海十大水產加工品品牌。 本次十大品牌包括上海水產集團龍門水產品營銷中心、龐仕水產(上海)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這10家企業2009年1-11月共計加工成品產量6785噸,消耗原料12500噸,約占全市100多家水產加工企業的加工總量四分之一。這10家企業產品豐富、品種呈多元化,主要有六大類:凍魚類、煙熏類、刺身類、罐頭類、蟹粉類、蝦類。 江西水產品出口美國更便捷 2月下旬從江西省檢驗檢疫局獲悉,去年以來,江西企業不斷沖破美國的技術封鎖,目前已幫助13家企業取得了對美注冊,解除自動扣留,對美注冊企業數量居中部省份首位,對美注冊率居全國前列。 另據了解,江西省企業還首次實現了水產品企業對越南注冊,14家水產品企業對俄羅斯注冊,使江西水產品在俄羅斯市場拔得頭籌。據統計,目前江西省共有出口水產品加工企業21家。 南美白對蝦安全保鮮技術研制成功 2月27日訊,杭州市蕭山區疾控中心和浙江省農科院食品研究所等3家單位,研究出利用國際公認的安全防腐保鮮劑——穩定態二氧化氯溶液對南美白對蝦進行浸泡殺菌的預處理工藝技術,并研究開發出小包裝對蝦產品的包裝貯運模式及關鍵技術,率先在國內建立了標準化安全加工技術規范。
該項技術成功運用后,南美白對蝦的黑變率由原來的25%下降到7%左右,產品利用率和品級提高,銷售利潤由項目實施前的9%提高到16.5%,同比增長7.5%,效益比本地區同類水產養殖業提高10.7%,這不僅讓養殖企業的利潤成倍增長,消費者也能吃上放心蝦。 湘西新增出口創匯新興特色產業 3月1日,從湘西自治州畜牧水產局了解到,2009年,斑點叉尾鮰魚、銀魚和西伯利亞鱘三大出口商品魚產業建設初見成效,其中鮰魚產業已逐漸成為農民增收、出口創匯的新興特色產業。 2009年,全州共放養斑點叉尾鮰網箱5500余口,產魚5355噸;投放銀魚卵5600萬粒,預計產值1500萬元;花垣西伯利亞鱘養殖與魚籽醬加工出口項目前期工程已完成,并開始投放鱘魚種養殖,項目完全投產后預計將形成年加工鱘魚制品500噸、魚籽醬10噸的規模,年產值達1.5億元。 “白龍湖淡水魚”通過國家有機食品認證 3月上旬,從四川省廣元市農業局獲悉:由青川縣白龍湖水產開發有限公司申報的“白龍湖淡水魚”通過國家有機食品認證,成為四川省第一家水產類有機食品生產企業。 白龍湖水產開發有限公司于2009年向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提出“白龍湖淡水魚”有機食品認證申請。經過省、市綠辦積極組織,國家認證中心專家現場檢查、產品抽檢,“白龍湖淡水魚”速凍花鰱頭等十類淡水魚產品,符合國家有機食品產品質量標準,被認證為有機食品。 國際 歐盟或將解除鰻苗出口禁令
1月30日,歐盟農業委員長發言人曼恩在布魯塞爾表示,接獲來自法國有關協議修正條款,內容符合捕鰻業需求,歐盟準備解除鰻苗出口禁令。
福建省是歐洲鰻魚養殖的主要省份之一,歐鰻產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一以上。因此在當前鰻業回暖、鰻魚出口依賴度降低的大背景下,如果歐盟解除鰻苗出口禁令對于福建省鰻魚產業將是一大利好,福建鰻魚產業復蘇之路將越走越寬。 日本對中國養殖蝦及產品追加呋喃唑酮檢查 1月20日,日本厚生勞動省發布食安辦理發0120第2號通知 :由日本檢疫所的監控檢查可知,中國產養殖蝦中含有呋喃唑酮(以AOZ計),因此厚生省決定在中國產養殖蝦及其加工品(限于簡易加工)的命令檢查中追加呋喃唑酮(以AOZ計)一項。 挪威公司成功研發冷凍保存魚卵方法 2月2日訊,挪威冷凍基因公司(Cryogenetics)成功開發出華氏零下130℃魚卵冷凍保存方法。
挪威冷凍基因公司使用大西洋(18.17,0.23,1.28%)鱈魚受精卵經過2年多反復冷凍、融化試驗,成功地孵化出鱈魚苗,目前已申請專利保護。在過去幾十年內,國際許多公司努力尋求冷凍保存魚卵方法均未成功。該公司表示通過該項技術不僅可以長期保存魚種,還有利于控制魚病在漁場擴散。 公司 珠海新品雜交“金羅非”試養成功 3月11日訊,由廣東省珠海市水產養殖(淡水)科學技術推廣站與國業良種公司精心選種雜交成功的“金羅非”,首批試驗魚長勢良好。珠海市水產養殖(淡水)科學技術推廣站站長羅俊標介紹,這批“金羅非”主要通過雜交、回交等方法培育成功。其抗寒能力強,生長速度快,適應珠海養殖環境和氣候,預計畝產可達2600公斤,與傳統羅非魚相比大幅度提高。 由于金羅非肉質鮮嫩,市場價格較奧尼、吉富羅非魚高,發展潛力巨大。羅俊標表示,相關方面已計劃加大 “金羅非 “推廣力度,引進有實力的企業,使金羅非產業化、品牌化,力爭將金羅非打造成珠海又一水產品牌。 酵素菌技術與健康養殖培訓會在高要召開 3月10日,高要市舉辦了健康養殖培訓會,200多位來自高要的養殖戶參加了此次培訓。會上,關于近年病害流行,以及飼料價格上漲帶來的養殖成本增加的情況,武漢合緣綠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高級水產工程師陳孟初給養殖戶講解如何運用酵素菌技術產品使水環境得到改善,在養水培藻的同時培育天然餌料,起到減少藥物,節省飼料的作用。廣州五龍崗水產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梁聰指出,今年養殖戶要把鏈球菌病防治工作做好,關鍵是要做好水質調節,提高成魚的免疫力。(葉志杰) 通威股份擬定增發募資擴張飼料主業
2月11日訊,通威股份經董事會審議,公司擬以10.38元/股為發行底價,向不超過十名特定投資者定向發行不超過9500萬股(含9500萬股)公司股份,增發募集資金凈額不超過92408.22萬元,將投入到“新建江蘇連云港年產24萬噸飼料項目”、“新建河南原陽年產21萬噸飼料項目”等十二個項目。
通威股份稱,本次募集資金項目建成投產后,將擴大主營業務生產規模,其中飼料項目將新增設計產能222萬噸,玉米原料基地年產能將達到30萬噸,進而有利于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和競爭能力。 獐子島09年海產品量價齊升 獐子島2月23日發布2009年年報,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50.2%,凈利潤同比增長64.98%,股票每股收益0.91元,每股凈資產6.09元,凈資產收益率15.8%。 收入大幅增長主要是由于公司主要海產品蝦夷扇貝、海參、鮑魚量價齊升,推動銷售規模快速增長及境外貿易額大幅增加所致;利潤增速要明顯快于收入增速主要由于2009年蝦夷扇貝單產水平提升,導致單位成本出現下降使得毛利率提高所致。 天津市金槍魚生產基地將擴產 2月9日,由天津市水產集團投資3000萬元興建的五洋海產公司三期12000噸冷庫正式建成。除常溫冷藏加工外,該基地還將擴大超低溫金槍魚深加工規模,投產后年加工金槍魚制品可超過1700噸,全部出口。 據了解,市水產集團所屬五洋海產公司決定投資興建第三期12000噸冷庫,基地所產的金槍魚片將全部空運冷藏出口到日本等海外市場。據介紹,五洋海產公司三期冷庫除冷藏加工金槍魚制品外,還將加工其他海產品,主要包括水產干制品、魚糜制品、蛋白飼料、水產醫藥品、保健品等。 數據庫 智利是魚粉生產大國,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智利向我國出口魚粉約34萬噸,占我國總進口量的26%,比2008年增長48%。智利的出口量在眾多出口國中排列第二,僅次于秘魯。 2009年我國對蝦出口量為18.8萬噸,出口額為12.3億美元。(數據來源:中國流通與加工協會) 2009年上海市水產品總產量為33.9萬噸,全市漁業總產值54.81億元,同比減少7.33%。漁民人均收入達13335元,同比增加5%。 (數據來源:新民晚報) 2009年我國共發生風暴潮、海浪、海冰、赤潮及其他海洋災害132次,未發生海嘯災害。海洋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0.23億元,其中,風暴潮、海浪造成的災害最大,造成的經濟損失分別達到84.97億元和8.03億元。(數據來源:國家海洋局) 會訊 廣州信豚2010水產技術與企業管理高層論壇 會議時間:4月3日 會議地點:華南農業大學圖書館多功能報告廳 主辦單位:廣州信豚水產技術有限公司 電話:020-85283236
傳真:020-85283250 第二屆中國對蝦產業發展論壇 會議時間:4月19-22日 會議地點:湛江皇冠酒店 主辦單位: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 聯系人: 孫雅玲 聯系電話:010-65031381
傳真:010-65041505 飼料蛋白源應用新技術研討會暨蛋白源大會 會議時間: 5月14-15日 會議地點:北京九華山莊十區二層會議室 主辦單位:中國農科院飼料研究所信息中心 聯系人:王泰偉 聯系電話:010-62123852 傳真:010-62123857
手機:18901231712 中國畜牧業及飼料工業展覽會 會議時間: 5月16-18日 會議地點:北京九華國際會展中心 主辦單位:中國畜牧業協會、中國飼料工業協會、全國畜牧總站 聯系人:楊菲 聯系電話:010-58677700-859
傳真:010-5867782 手機:13683669682(楊) 首屆中國水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暨全國工商聯水產業商會十五周年慶典 會議時間:: 5月14-16日 會議地點:香港 主辦單位: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水產業商會 聯系人:閆文文 聯系電話:010-63304326
傳真:010-63304503/4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