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名 | 英文 | 病毒類型 | 病原 | 傳播途徑 | 傳播方式 | 易感動物 | 易感年齡 | 臨床癥狀 | 剖解變化 | 診斷 | 治療 | 備注 | 流行特點 |
| 新城疫 | ND | 單股負股不分節段的RNA病毒 | 副黏病毒科 腮腺炎病毒屬 | 呼吸道、消化道 | 水平傳播 | 雞、火雞、禽類 | 幼齡 | 呼吸系統癥狀、下痢、神經機能紊亂、產蛋下降或出血、精神抑郁 | 全身呈出血性敗血變化,腺胃乳頭出血或潰瘍,盲腸扁桃體和直腸-泄殖腔粘膜呈條狀出血,腸道棗核狀潰瘍 | 病毒分離培養:雞胚接種,泄殖腔、氣管試子。病毒毒力型鑒定:MDT\ICPI\IVPI。免疫檢測:HA\HI | 綜合性防范措施:加強飼養管理,合理的免疫程序,定期接種疫苗,中等毒力活苗,弱毒力苗。滅活油乳劑苗 | 可引起HA\HI | 多為免疫雞群,發病率高,死亡率低,多為非典型性經過 |
| 禽痘 | | 雙股DNA病毒 | 痘病毒科 禽痘病毒屬 | 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膚 | 水平傳播 | 雞、火雞、禽類 | 幼齡和產蛋期 | 皮膚表面和羽囊上發生地增生和炎癥過程,形成結痂和脫落,有的在口腔和咽喉粘膜形成纖維素性壞死性假膜,可分為皮膚型、粘膜型(禽白喉)、混合型。 | 皮膚有血疹和結節性病變,口腔、喉、氣管呈纖維素性壞死性炎癥 | 結合臨床癥狀即可確診,必要時可接種易感動物,即可確診 | 剝離結痂,涂碘酒或紫藥水,剝離假膜涂甘油,眼部硼酸水沖洗,全身感染用抗生素。雞痘鵪鶉化弱毒苗,氣霧法 | | |
| 雞馬立克氏病 | MD | 雙股DNA病毒 | 皰疹病毒 | 呼吸道、消化道 | 水平傳播 | 雞 | 幼齡 | 神經型:主要是侵害外周神經,表現為運動障礙,常見于坐骨神經,劈叉姿勢。 內臟型:最常見,內臟形成淋巴肉瘤組織,表現為精神沉郁,雞冠、肉髯發白,腹瀉,腹部膨大。皮膚型:最少見,頸部,兩翅,局部皮膚出現毛囊腫大,出現小結節,眼型:一側或兩側喪失視力,灰眼病,魚眼病,后期復明。 | 神經增粗,橫紋消失,有時呈水腫楊外觀,內臟型腫瘤組織組織學檢查為大小不一的淋巴細胞,成淋巴細胞,漿細胞和MD細胞。 | 血清學,病毒學方法作為MD的監測,所有雞群均有感染但少數發病,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特征,病理變化即可確診 | 火雞皰疹病毒疫苗,凍干制劑,1h內用完,腹腔或頸部皮下接種,口服無效,免疫一周齡內的雛雞避免用免疫抑制藥物。 | MDV有3種血清型,血清型1為所有致瘤的強毒株和其致弱株,血清型2,為不致瘤的MDV,血清型3為火雞皰疹病毒株。 | |
| 禽白血病 | AL | 正股單股RNA | 反轉錄病毒科A型病毒群 | 生殖道、呼吸道、消化道 | 垂直傳播(主)、水平傳播 | 禽類,肉雞最易感 | 幼齡 | 潛伏期較長,精神沉郁,進行性消瘦,雞冠,肉髯蒼白,腹部膨大 | 肝、脾、腎極度腫大,各臟器有腫瘤灶形成,組織學檢查為統一大小成淋巴細胞。 | 根據尸體剖檢確診 | 無,檢疫、淘汰、清群,我國商業雞群普遍存在此病。 | | |
|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 | IB | 單股正股RNA | 冠狀病毒科冠狀病毒屬 | 呼吸道、消化道 | 水平傳播 | 雞 | 幼齡,產蛋雞 | 突然間呼吸困難,病迅速發展到全群,病雞表現為伸頸,張口呼吸,呼吸時發出特殊的叫聲,隨病情的發展,病雞出現全身癥狀,如食欲下降,精神不振,羽毛松亂,昏睡,常擠在一起。產蛋雞表現為產蛋量下降,并有軟殼蛋,畸形蛋,蛋白呈水樣 | 呼吸道,鼻腔,氣管,支氣管內有漿液性,粘液性,干酪樣滲出物,氣管和支氣管交界處常被其堵塞,造成雞呼吸困難 | 接種雞胚使其弱小化, | 雞胚化弱毒疫苗 | | |
| 雞傳染性喉氣管炎 | AILT | 雙股DNA病毒 | 皰疹病毒 | 呼吸道、眼結膜、消化道 | 水平傳播 | 雞 | 4~~8月齡的雞 | 早期雞鼻孔有分泌物,眼分泌物增多,呼吸時有濕性啰音,繼而咳嗽,噴嚏,呼吸困難,多數雞精神萎頓,張口呼吸,搖頭晃腦,竭力咳出喉中滲初出物,咳出帶血粘液。流淚,眼臉腫脹,結膜炎,體溫升高等 | 主要病變在氣管部和喉部,喉頭及氣管粘膜腫脹、出血、壞死,并在喉頭和氣管充滿干酪樣壞死分泌物,喉頭和氣管粘膜上皮細胞壞死,并出現核內包涵體。 | 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特征,病理變化即可確診,亦可通過檢查喉頭,氣管,眼結膜組織中的核內包涵體確診, | 弱毒凍干苗,點眼、滴鼻,或進行毛囊接種,病毒主要起細胞免疫。 | | |
| 傳染性法氏囊炎 | IBD | 雙股RNA | 雙股RNA病毒科 雙股RNA病毒屬 | 呼吸道、眼結膜、消化道 | 水平傳播 | 雞 | 幼齡 | 多發于三周齡后的雛雞,突然發病,繼而病雞全身顫抖,翅膀下垂,成企鵝狀,拉白色稀糞,最后衰竭死亡。三周齡前的多呈隱性感染,只在感染ND、MD等疾病時表現為免疫抑制, | 全身呈病毒敗血癥。法氏囊腫大(體積、質量均增大)四天后為原重量的一倍,以后逐漸縮小,八天后僅為原重的三分之一。初期囊表面覆蓋一層黃色膠凍樣液體,囊呈奶油樣顏色,粘膜水腫,出血,嚴重時呈紫葡萄色,慢性者常呈萎縮狀,內含干酪樣分泌物。肌肉條狀出血,特別是腿肌和胸肌。腺胃和肌胃的交界處呈條狀出血。腎腫大,尿酸鹽結晶,肝土黃色。 | 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特征,病理變化即可確診,也可用瓊脂擴散實驗, | 有弱毒苗、滅活苗,聯苗(ND、IB、IBD) | 病毒主要侵害法氏囊使之萎縮,淋巴細胞壞死,損害體液免疫,造成免疫缺陷和免疫抑制,并影響ND、MD、IB、AILT的免疫效果還可引發大腸桿菌病,葡萄球菌病、壞死性皮炎等,還可加強球蟲等病的易感性。 | 病毒對消毒藥抵抗力很強,一般發病后的雞場很難避免再次發病 |
| 高致病性禽流感 | HPAI | 單股負股分階段的RNA | 正黏病毒科 甲型流感病毒屬 | 消化道、呼吸道 | 水平傳播 | 禽類和其它動物 | 幼齡 | 體溫升高,精神沉郁,突然的高死亡率,流淚、眼臉、髯水腫。呼吸系統癥狀,咳嗽,打噴嚏。神經癥狀,減蛋甚至停產。與ND相似。 | 呈出血性敗血癥變化 | HI AEID | 疫區搜有禽類一律捕殺,受威脅區單價或多價滅活苗預防注射 | 病毒科凝集雞和某些動物的紅細胞,凝集紅細胞的種類與ND不同可用于鑒別診斷。 | |
| 小鵝瘟 | | 單股DNA | 細小病毒科 細小病毒屬 | 消化道 注射疫苗 | 水平傳播 | 鵝 | 一日齡到一月齡 | 最急性:2~~3日齡,敗血癥癥狀,多無明顯臨床癥狀,突然發病,死亡。急性型:15日齡以前,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或不吃,走路步態不穩,長打瞌睡,腹瀉,拉灰白色或黃綠色帶有氣泡的稀糞。喜喝水。15日齡以上,亞急性:精神不振,消瘦,拉稀。 | 呈病毒敗血癥,盲腸栓子,即盲腸,小腸后段呈壞死性,纖維素性腸炎內容物形成栓塞。肝細胞中可出現包涵體。 | 出現盲腸栓子即可確診 | 弱毒苗和滅活苗,也可用于母鵝以產生天然被動保護。各抗菌藥無效,注射抗小鵝瘟血清 | | |
| 鴨病毒性肝炎 | DVH | | | 消化道、呼吸道 | 水平傳播 | 鴨 | 3周齡以下 | 發病急,病程短,有的共濟失調,呈角弓反張,死亡,一般精神萎靡,行動遲緩,離群,眼半閉呈昏迷狀。 | 肝腫大,質軟易脆,并有出血點和出血斑。 | 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特征,病理變化即可確診,也可鴨胚接種,鴨可于一到兩天內死亡。 | 血清型ⅠⅡⅢ型均有各自的弱毒苗,Ⅰ型有滅活苗,應用于母鴨,也可用于雛鴨。 | | |
| 鴨瘟 | | 雙股DNA
| 皰疹病毒 | 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及傷口 | 水平傳播 | 鴨、鵝、雁 | 一月齡以上的鴨 | 高溫稽留(43℃),頭頸腫大,流淚,嚴重下痢,排綠色或灰白色稀糞,兩腿發軟,麻痹。 | 呈病毒敗血癥。消化道粘膜,特別是咽,食道,泄殖腔等粘膜出血,有灰黃色壞死性假膜。。肝有壞死點,其周圍有出血帶。卵子充血,出血,并破裂。法氏囊粘膜出血,有壞死灶并有干酪樣物質。 | 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特征,病理變化即可確診。 | 鴨瘟弱毒苗 | | |
| 禽腦脊髓炎 | | | | | | | | 共濟失調,肌肉震顫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