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中原籍菌群對防御原菌對宿主的感染其著重要作用。以往生理學的角度出發,將動物和人對抗感染的屏障分為三道:即皮膚和粘膜屏障,噬群細胞屏障,血清屏障。定植抗力的抗感染作用被人們認識后,動物和人抗感染的屏障成為四道,外加一個原籍菌群拮抗外襲菌屏障。
初生動物容易發生各種腹瀉,其原因是初生動物腸道內的固有菌群尚未建立或尚未完善。初生動物的腸道并不呈厭氧狀態,因而最初定植的是需氧和兼性厭氧菌,隨著腸道內氧氣逐漸被消耗,厭氧菌開始定植,并逐步成為腸道內的優勢菌,與主宿腸粘膜保持密切的聯系,成為固有菌群。
斷奶是動物腸道正常菌群必須經歷的一次重大調整,動物從吃奶轉變為吃飼料,引起一系列生理反映和腸道菌群的變化,定植抗力作用會出現顯著下降,臨床上表現為動物易患消化道疾病。
動物初生早期,斷奶前后,腹瀉過程中服用需氧或兼性厭氧的有益微生物,這些細菌在腸道增殖后使腸道變成厭氧環境,有助于厭氧菌的定植,盡早形成固有菌群。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