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s] 本帖最后由 ahhzs 于 2010-9-21 23:55 編輯 [/i]
文章來源:安徽農民專業合作社網 從毒大米到地溝油,從問題奶粉到小龍蝦事件……食品安全問題成為市民熱議的焦點。 在中國有兩個地方辦龍蝦節,一個是盱眙,另一個就是合肥。龍蝦個頭不大,但是小小的龍蝦身后卻帶動著一條巨大的產業鏈!目前,合肥整個龍蝦產業鏈已經達到20個億的規模,同時帶動近10萬人就業,并且還在不斷發展!持續一個多月的“龍蝦門”對于我省水產養殖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前年開始從事養殖龍蝦的劉先生,是利辛縣一家水產養殖合作社的負責人,他的龍蝦養殖合作社規模目前已達100多畝,養殖的苗依靠自己基地繁衍,由于價格高、銷量好,合作社的貨基本上以供應浙江、江蘇一帶為主。“我們合作社采取‘基地+農戶’的運行模式,可是由于最近的‘龍蝦門’事件,還是帶來了一定影響,還是先看看情況吧!”劉先生無奈地說道。 合肥市龍蝦經營者協會秘書長周超說,“龍蝦門”事件發生后,他為此專門去了趟南京了解情況。以他從業多年的經驗來看,“出問題的肯定不是蝦,而是其中的某個環節。”合肥龍蝦行業確實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建議我省水產養殖合作社加強以下幾個方面: 一、提高合作社養殖技術,重視并推廣放養密度、蟹苗選種、養殖環境、喂養飼料、病害防治等與產量相關的技術應用。 選擇在同一水域的苗種,成活率才能得到保證;選擇具有良好水源的、水體透明度達標的,事實證明好的水源養出的龍蝦不需要洗蝦粉;選擇微生物、動物、植物和專門的龍蝦飼料進行配比,不宜使用腐爛變質飼料;病害防治也非常重要,千萬要走出“龍蝦不會生病”的誤區,要定期消毒。 二、走標準化管理的路子,實行“可追溯制度”,層層追查,從源頭上保證食品安全。實現生產可記錄、信息可查詢、流向可跟蹤、責任可追溯,完善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建設信息采集、分析和查詢的網絡體系。 三、合作社建立聯合與聯盟。若干個同類型或者其他水產的合作社成立聯合社,“抱團闖市場,降低整體風險,增加抗風險能力”。 四、品牌化經營,建立品牌、走向高端、擴大市場。現在是品牌時代了,品牌是一個合作社的形象,品牌化是每個面向市場的合作社所必需的。同時走高端化路線,對產品進行精包裝,要讓高端與低端路線齊頭并進,讓龍蝦走進酒店,走向國際。 五、走產品深加工的路線。“龍蝦門”對龍蝦零售的影響較大,合作社可以借此機會開辟生鮮蝦仁、冷凍食品(蝦仁水餃)等生產經營業務,保質期、銷售期長、常年銷售、避開“龍蝦門”影響。合作社可創辦冷藏加工廠,以合作社為主體,有合作社多年積累,有社會資本,有成員出資等多方籌資創辦,本質上是這個合作社主辦了一個企業,這是非常值得鼓勵的事情。這意味著合作社從橫向一體化走向縱向一體化,也更能夠把農產品的附加值留給農民。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