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水產養殖業的迅猛發展,人們對水產品的需求得到極大的滿足,開始從數量的需求轉向質量的需求,需求趨于理性化。但是近年來,在水產養殖中出現以肚子肥大、體色蒼白或發黃、肌肉松弛、活力很小、脫殼困難、抗病力低下為主要特征的“亞健康水生動物”,與健康水生動物相比其外觀、體色、活力、抗病力相差甚遠,養殖過程中抗應激能力普遍很差,發病率較高,用藥頻繁,養殖成本加大,經濟效益低下;更為重要的是肉質和風味方面大大下降,吃起來味同嚼蠟,失去了水產品特有的口感,導致消費者對整個水產品持懷疑態度,影響水產品的消費熱情,給水產養殖的健康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和研究課題。在此,筆者結合人的亞健康狀態談談水生養殖動物的亞健康以及給水產養殖帶來的危害,并提出預防水生養殖動物亞健康的方法和措施,為養殖生產管理提供改進的思路以確保養殖生產的成功和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同時確保為消費者提供安全美味的水產品。
一、魚類亞健康的特征
亞健康 (sub-health)是國際醫學界的醫學新思維。是指機體雖無明確的疾病診斷卻表現出疲勞增加,活力反應能力降低,適應能力減退介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一種健康低質量狀態,我國學者根據這種狀態提出中國式的名稱,即亞健康狀態。人的亞健康狀態可分為 4種類型 :軀體性亞健康狀態、心理性亞健康狀態、社會適應性亞健康狀態、道德 (思想)性亞健康狀態。除了以上觀點很多學者還在對亞健康的表現進行不斷的研究和具體的釋。
對人的亞健康而言,水生養殖動物的亞健康特征主要表現在機體方面,即機體性亞健康狀態,至于心理性亞健康在魚類上無從得知,但是魚類在不利的環境條件下的跳躍、異常的環游等反映看來,這方面我們還需要從生理學角度作以深入研究加以論證。目前養殖生產中水生養殖動物亞健康狀態的主要表現為:個體發育不勻稱,疾病發生率上升;魚類腸道功能紊亂,充血嚴重,飼料利用率低下;免疫力低下,對細菌、病毒以及寄生蟲的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且易久治不愈;魚類體色發白,體型短而肥,肉品質下降;甲殼動物脫殼緩慢;應激能力低下,容易發生不明原因的死亡;異常的非正常生理性游動、跳躍,攝食能力的下降。
二、魚類亞健康的產生因素
1、養殖模式的改變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實踐應用的深入,我國水產養殖也得到長足的發展和進步,水產的產品也連續20年居世界第一,養殖模式也從原來單一的粗放養殖模式發展到現在的池塘精養、流水養殖、網箱養殖、工廠化養殖等高密度集約化的養殖模式。養殖密度和單位產量是過去的幾倍甚至十倍,生長周期也從過去的2、3年縮短到現在的1年時間甚至更短,養殖對象的生理承受力比以往大大增強。
2、營養狀態的改變 在目前這個高密度、集約化的情況下,自然餌料以及不能滿足魚蝦類等水產動物的生長需求,需要人為的投入大量的餌料以滿足其生長需要。人工投入的餌料經過加工,帶入許多有毒有害物質、激素,以及在加工過程中餌料的敗壞,在魚蝦大量攝入后必然導致體內生理形態的改變,比如體色發白、體型短而肥等形態特征的變化。
3、魚類品種的退化 魚種在長期近親繁殖后,其優良的基因的喪失,魚類的生長速度、抗力性、風味都有所下降,在高密度的養殖條件下很容易進入亞健康狀態。
4、養殖環境的惡化 養殖在取得可喜的同時我國很多養殖環境都被養殖自身或外來物污染,有機物沉積增多,氨氮、亞硝酸等有毒有害物質明顯上升,養殖環境內部營養元素的過渡利用而導養殖環境的“荒漠化”等,給高密度的養殖魚類健康帶來直接的威脅,導致其生理生活習性發生變化。
5、藥物的不合理使用 我國養殖戶大多數還是缺失正確技術指導,基本上都是在目前企業和技術員的指導下用藥的,但是一旦條件變化的時候無法靈活的變化用藥方法,一味使用以前的經驗治療魚類疾病,導致疾病久治不愈和藥物的大量無規則的使用,對魚類的生長、免疫力造成重大的影響。
三、亞健康的檢查診斷
亞健康對于魚類說診斷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其生活在水體中,且亞健康病理變化不明顯,難以有個有效的方法。但在人類的醫學中已經有一定的方法和技術,顯微診斷細胞水平的活動結合血液檢查指標,判斷人體是否健康;此外很多儀器科技公司已經研制出分析儀器能快速準確的檢測人體健康狀況,比如清華同方的超高倍多功能顯微分析儀、貝億集團的熱掃描成像系統、順磁共振技術以及西門子和GE等公司生產的PET檢測儀等等,但是最為出色的2000初福貝斯公司開發的遠程健康檢測儀,可無創傷檢測人體健康狀況。這些技術的使用進一步成熟,將來一天也可能用于水產養殖業。目前,水生動物亞健康狀態主要還是根據水生養殖動物表現特點判斷,生長速度是否一致,大小是否均勻,疾病易感性是否強烈,飼料利用率等等一系列的特點加以判斷,暫時還沒有其他成熟穩定的方法和措施,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在致力于水產事業的研究人員的努力下也會有一套用于水生養殖動物亞健康狀態監測的系統
四、亞健康的危害
亞健康狀態作為健康與疾病的中間狀態,及時預防和治療可向健康轉化,否則將直接導致嚴重的疾病。所以,亞健康狀態是個極其重要的狀態,也對魚類健康構成危害。魚類亞健康狀態的危害主要表現在:
1、影響魚類的生長速度 魚類在亞健康狀態下,其群體的生長速度下降,飼料的浪費程度很高,養殖的效益低下。
2、影響疾病的發生和治療 魚類在亞健康狀態下,在天氣異?;蛩|環境變化的情況下,往往容易發生疾病或死亡。比如在轉水的時候一般那些長得大而肥的魚先死亡,在悶熱天發生不明原因死亡的魚也是最大或最肥的魚,這些魚都有個特征就是身體過胖,體色異常。魚類在亞健康的狀態下,疾病的治療很難治愈,往往出現久病不愈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養殖把矛頭直接指向漁藥生產企業的藥物出了問題,沒有根本上去思考發生的原因。同時,在亞健康的情況魚類常常出現腸炎、爛鰓等情況。
3、魚類免疫力低下,抗應激能力下降 在亞健康狀態下魚類免疫低下,體內代謝紊亂,并會形成惡性循環,加劇亞健康狀態的發展,導致魚類疾病的發生。
4、水產品質量下降 魚類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下,脂肪含量增加,魚類的風味減弱,口感下降,嚴重影響水產的質量,最終導致消費者對水產品的消費積極性,甚至影響某些產品的出口競爭力,對水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產生不良影響。
五、魚類亞健康狀態的預防和治療措施
亞健康狀態雖然不是疾病狀態但很容易向疾病狀態發展,只有預防好亞健康的發生才是真正的健康。魚類要擺脫亞健康狀態 ,不能光靠診療手段 ,養殖生產者的細心觀察和科學管理去預防,預防才是避免亞健康發生的主要手段要預防魚類亞健康狀態,應主要注意:
1、選擇優質魚種 優良的苗種生長、抗病力、抗逆行都非常的強,其體質優良,健壯,活力強,可以很好適應養殖環境,這樣的魚種在養殖過程中在同等的條件下發病率低、生長快,飼料利用率高,發生亞健康幾率的相對較少。
2、選用營養全面、質量過硬的飼料 選用的飼料必須符合飼養水生動物的營養需求,選用知名度高 、有一定規模 、聲譽好的加工企業生產的優質全價飼料。使用促長劑 、維生素、氨基酸、礦物質或防腐劑等添加劑種類和用量應符合有關國家法規和標準;飼料中不得添加國家禁止的藥物 (如烯雌酚 ,喹乙醇 )。
3、長期積極改善養殖環境 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魚種放養前要排干池水,清除過多的淤泥,讓池底經陽光曝曬一段時間;飼養期間可定期施用生石灰、底凈爽、光合細菌、偉嘉活水素、水質嘉、清涼解毒凈、應激解毒靈等水質改良產品,以降低氨氯、硫化氫和亞硝酸鹽等有害、有毒物質以及有害細菌;同時由于長期飼養,環境很多微量元素被耗盡,必須使用合理、環保的生物肥水產品,比如偉嘉肥水寶等產品,保持水質達到 “肥 、活 、嫩、爽”的要求。
4、合理投喂 根據水溫、天氣情況、水產動物攝食狀況、水環境等因素確定投喂量和投喂次數,保證水產動物吃飽 、吃勻、吃好,不浪費飼料,不造成環境污染。不要盲目追求生長速度,過度投喂。
5、適當補充天然餌料 除投喂配合飼料外,根據養殖對象的食性,補充投喂天然適口餌料。如飼養肉食性魚類,可定期投喂一些鮮活小雜魚和螺、蜆、蚌肉等;飼養草食魚類,適當投喂一些水草、陸草,以補充魚類對維生素和纖維素,促進魚類營養平衡。
6、合理用藥 切忌盲目用藥當養殖魚池發生病害時,一定要咨詢專業技術人員,查清病因,方能對癥診治,不可濫用藥物,以免造成藥物中毒和降低魚類自身免疫能力。
定期使用免疫增強劑性保健藥物 魚類在一個高密度、集約化的養殖的環境中,其養殖空間狹小,應激因素多,且生長速度過快以后,導致魚類基本都處于亞健康狀態,可以說在集約化養殖情況下每條魚都不在健康,都處于疾病發生的邊緣,都需要人為的增強免疫力來保護其健康的生長。
六、展望
水生養殖動物的亞健康狀態的研究可以說還沒有開始,但是已經開始逐步引起水產研究工作者和養殖戶的注意。其魚類亞健康狀況與疾病的發生關系,發病機理,預防和治療非常多的問題等待著我們去解決,今后都是水產工作者重要的研究課題。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