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 捻轉血矛線蟲是最主要的一種病原線蟲,寄生于真胃,偶見于小腸。在真胃中屬大型蟲體。蟲體呈粉紅色,頭端尖細,口囊小,內有一角質背矛。雄蟲體長15~19毫米,其交合傘的背肋偏于左邊,呈倒“Y”字形。雌蟲體長27~30毫米,由于紅色的消化管和白色的生殖管相互纏繞,形成紅白相間的外觀,俗稱麻花蟲。陰門位于蟲體后半部,有一拇指狀的陰門蓋。無色,殼薄;新鮮蟲卵內含有16~32個胚細胞。另外,奧斯特線蟲寄生于真胃,馬歇爾線蟲也寄生于真胃,毛圓線蟲 寄生于小腸,偶可寄生于真胃和胰臟,細頸線蟲寄生于小腸或真胃,古柏線蟲 寄生于小腸、胰臟,偶見于真胃,柳口線蟲寄生于小腸。食管口線蟲寄生于大腸,夏伯特線蟲寄生于大腸,毛首線蟲寄生于盲腸。
癥狀 消化紊亂,胃腸道發炎,拉稀,消瘦;眼結膜蒼白,貧血;嚴重病例下頜間隙水腫,機體發育受阻;少數病例體溫升高,呼吸、脈搏頻數及心音減弱,最終羊可因身體極度衰竭而死亡。
診斷 根據本病的流行特點、病羊的癥狀、死羊或病羊的剖檢病變可做出綜合判斷。對本病的生前診斷,可從直腸取糞或采取新鮮糞便,應用飽和鹽水漂浮法和直接涂片法鏡檢蟲卵。只要在糞檢中發現大量蟲卵存在,就可診斷。
防治
定期進行預防性驅蟲:a.從春末到秋末期間,每只羊每天給硫化二苯胺0.5~1克,均勻混入食鹽或精料中喂給。b.盡量避免在潮濕低洼地帶和早、晚及雨后或幼蟲活躍的時間放牧。c.加強飼養管理,注意給羊以全價營養以增強機體抵抗力,對羊群應飲用自來水、井水或干凈的流水;加強糞便管理,對羊群的糞便必須經過堆積發酵處理,以殺死其中蟲卵。
精制敵百蟲:綿羊按每千克體重80~100毫克,山羊按每千克體重50~70毫克,配成水溶液1次灌服。
驅蟲凈:按每千克體重10~20毫克,1次灌服;或用5%溶液肌肉注射,按每千克體重10~12毫克。
左旋咪唑:按每千克體重5毫克,皮下或肌肉注射,或1次灌服。
噻苯噠唑:按每千克體重50~100毫克,配成10%懸浮液灌服。
丙硫苯咪唑:按每千克體重5~10毫克,均勻拌入飼料中喂服,或配成10%混懸液灌服。
甲氧啶:按每千克體重200毫克,1次皮下注射。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