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本支撐,豆粕下跌空間有限 拉尼娜現象導致南美尤其是阿根廷天氣持續干旱引發了市場對2010/2011年度南美大豆產量的擔憂。《油世界》最新預計,阿根廷大豆產量可能在5050萬噸,巴西大豆產量為6730萬噸,分別較上一年度減產7.2%和2.0%;12月份美國農業部報告也下調全球和美國大豆期末庫存,全球油脂油料供需形勢進一步趨緊。 大豆供需趨緊推高了國際大豆價格,使得我國大豆進口成本提高。11月份我國大豆到港成本大幅提高,均價達507美元/噸,折合到港完稅成本約4000元/噸,為近兩年來最高水平,較10月份上升37美元/噸,較去年同期上升50美元/噸。12月份到貨的大豆成本預計為4120元 /噸,與豆粕價格相差800—900元/噸,是2010年年初以來的最高水平。2011年1月份到貨的大豆成本還會進一步上升。大豆進口成本上升預計會對豆粕價格形成較強支撐。 受種植成本提高等因素的影響,國內大豆主產區黑龍江省農民對新季大豆的銷售價格存在較高預期,心理價位為4000元/噸左右,豆農盼漲惜售的強烈心理將對國產大豆價格與大豆期貨價格持續構成有效支撐。 油廠豆粕庫存高,下游需求未明顯放大 相比進口大豆成本的上升,豆粕價格走勢明顯偏弱,主要原因是油廠豆粕庫存偏多。今年油廠的豆粕庫存壓力一直較大,近期國內頻繁舉行的大豆臨儲、地儲拍賣增加了大豆的市場供給,導致油粕失衡更加嚴重,豆粕庫存壓力有增無減。 當前豬糧比繼續維持在7:1左右的政策水平。近期各地紛紛投放儲備凍豬肉,加上生豬出欄量增加,預計豬肉價格的后繼漲勢將趨緩。雞蛋價格漲幅也趨緩,預計畜禽養殖效益將穩定在目前的理想狀態。11月中旬以來,豆粕價格大幅下跌,貿易商大多處于虧損狀態,對后期市場比較悲觀,補充庫存意愿較低。在油廠庫存積壓背景下,飼料企業認為價格還有下降空間,觀望心理較濃。 貿易商和飼料企業近期低迷的采購心態使豆粕主要集中于油廠,部分油廠庫存壓力很大,被迫降低開工率。12月份上半月,沿海油廠開工率總體下降,其中山東、江蘇地區油廠開工率低于11月份同期。盡管如此,近期進口大豆到貨量較多,在部分港口已經形成積壓,飼料企業仍對后期市場看淡,油廠開工率的下降還未引發豆粕購銷市場的活躍,偏高的庫存對豆粕價格繼續形成制約,短期豆粕價格上漲存在難度。 豆油上漲受限,關注油廠定價策略 2011年經濟工作把“穩定價格總水平”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近期國家對臨儲豆油、菜油進行拍賣,以及對小包裝食用油實行限價管理,預計豆油在政策調控壓力較大背景下,上漲空間被限制。豆粕價格走勢對油廠未來收益影響有可能變大,而與豆油相比,豆粕似乎不是政府價格調控的重點,油廠從自身利潤出發,或采取“挺粕”的策略。從油廠定價策略來考慮,預計豆粕價格下跌空間比較有限,春節前國內豆粕價格上漲空間會大于下跌空間。 結論:等待做多機會 總體而言,豆粕多空交織,一方面受到較高成本的支撐,另一方面又面臨高庫存的壓力,下游需求未見明顯放大。較高成本支撐與高庫存壓力近期均不太可能發生改變。在豆油上漲受限情況下,油廠的定價策略是影響豆粕后期走勢的關鍵因素。我們認為豆粕振蕩行情近期難以打破。操作策略上,筆者更傾向于等待逢低做多的機會,3300點以上觀望,在做好資金管理的前提下在3260—3300區間試多,3200—3260區間做多。 (信息來源: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飼料周報》2010年第51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