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Rabies)又名恐水癥(Hydrophobia),俗稱瘋狗病(Mad Canine Disease)是由狂犬病病毒(RV)引起的人和所有溫血動物共患的一種急性直接接觸性傳染病。臨床表現極度興奮、狂燥、流涎和意識喪失,終因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亡。典型的病理變化為非化膿性腦炎,在神經細胞胞漿內可見內基氏小體(Negri Bodies)。 病毒對過氧化氫、高錳酸鉀、新潔爾滅、來蘇兒等消毒藥敏感。1%~2%肥皂水、43%~70%酒精、0.01%碘液、丙酮、乙醚都能使之滅活。病毒不耐溫熱;50℃加熱15min,60℃數min,100℃2min以及紫外線照射均能滅活,但在冷凍或凍干狀態下可長期保存病毒。在50%甘油緩沖溶液中或4℃下存活數月到一年。人和各種畜禽對本病都有易感性。 本病的傳播方式系由患病(或帶毒)動物咬傷而感染。當健康動物皮膚粘膜有損傷時,接觸病畜的唾液而感染亦屬可能。也有人報告能經氣霧(經呼吸道)感染,在野獸經口感染的可能性也已證實。 潛伏期長短不一,與咬傷部位(距中樞神經的遠近)和程度、唾液中所含病毒的數量等有關。最短8天,長的可達數月或1年以上。犬貓平均20~60天,人為30~60天。 狂犬病是一種人獸共患的烈性傳染病,主要構成對人的威脅。對患病動物應立即撲殺,不宜治療,尸體必須燒掉或深埋。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