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產地與分布
巴馬香豬來源于土豬,傳說它系野豬馴化而成,群眾稱之為“冬瓜豬”、“芭蕉豬”或“兩頭烏”。中心產區為廣西巴馬縣城關和田東縣義圩等一帶。分布于巴馬縣鳳凰、那桃、羌圩,田東縣的朔良和田陽縣的玉鳳等地。
2、外貌特征
巴馬香豬的體型小、矮、短、圓、肥。頭輕小,嘴細長。多數豬的額平而無皺紋,有的個體眼角上緣有兩條平行淺紋,耳小而薄。頸短粗。背腰稍凹。胸寬圓。腹下垂,多觸地。前肢直,后肢臥系,管圍細。毛色:頭至頸部前1/2或1/3處及臀部為黑色,臉正中有白斑或白線伸至鼻端。部分豬只在背腰間有大小不等的黑斑,黑白交界處有2~5厘米寬的黑底白毛灰色帶。被毛纖細柔軟。尾長,過飛節。尾端毛呈魚尾狀。乳房不甚顯露,乳頭10~14個,排列勻稱。
3、品種性能
成年母豬體重為50~60千克,胸圍96厘米。經產母豬平均窩產仔為10.4頭,育成率93%,妊娠期平均111.7天。活重35千克的豬屠宰率為66.9%,眼肌面積為10.8平方厘米。
4、綜合評價
巴馬香豬胴體骨細、皮薄,脂肪潔白,肌肉鮮紅,肌纖維纖細。但屠宰率不高,脂肪含量大,其最大的特點是斷乳小豬的肉味佳良。
巴馬香豬.jpg (174.92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1-3-11 11:36 上傳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