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人力資源強國。按勞動管理學講,人的能力是以人力資源作為計算單位來測評的;運用人才學來劃分“人力”,人都是被當成人才資源進行估價的。無論是把人當作人力資源還是人才資源,只是提法不同,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是沒有區別的。在本文中,筆者從人力資源的視角,來歸類中國人力資源現狀以及配置情況。 筆者認為,中國現代人力資源總體上可分為七大類。
[b] 第一,國有企業管理人力資源。[/b]
以大中型國有企業為主,按照現行企業管理體制,我國現有大中型國有企業管理人員的“崗位”、“職位”、“地位”、“權位”等“四位”職能,基本上參照了行政領導干部的級別劃分來設置,分為科級、處級、司局級、副省部級等管理人員。盡管國有企業管理一度要打破套用行政管理的模式,但是,實際上沒有收到明顯的效果。“處長人才資源”編制是國有企業普遍存在的現象,現代企業體制呈現出明顯的“行政模式化”。
[b] 第二,高學歷人力資源。[/b]
以研究生、博士生為主的高學歷人力資源,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其分布呈現出“倒金字塔”結構,集中分布在省會以上的大城市。以黨政機關、大專院校、國有大型企業“三塊高地”為主,接納了具有不同專業特長的研究生、博士生等高學歷人力資源。這是一些集“智慧型”、“理想型”、“知識型”于一體的較為年輕的現代知識分子。他們的戰略目光盯住的是活動空間較大的城市、行業。高學歷人力資源分布在大城市的“大機關”、“大單位”、“大部門”、“大行業”、“大產業”,這是一種人力資源分配不均衡的社會現象。
[b] 第三,企業普通人力資源。[/b]
普通員工是企業構成的主要人力資源。不管是大中型國有企業,還是外資企業、民營企業,企業勞動作業的主體仍然是廣大的普通員工。現代企業科技含量高,新型技術設備的引進和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人的作業崗位,這是一種高科技投入必然排斥普通勞動力的社會現象。但是,科學技術并不能完全代替普通員工的崗位和勞動。在當代中國,企業高度機器化作業的時代還未到來,企業主體是廣大員工的特征不會改變,廉價的勞動成本仍然是企業獲取利潤的一條捷徑。
[b] 第四,國家干部人力資源。[/b]
我國國家干部人數之多,分布之廣,實屬罕見。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實行公務員制度以來,在繼承和發揚傳統管理機制的基礎上,對現有行政管理機制進行了有步驟的改革,形成了現在的公務員及干部隊伍體系。
[b] 第五,城鎮待業人力資源。[/b]
我國城鎮化建設速度加快,帶來了城鎮人口的急劇增長。縣級以上城鎮就業人員數量是一個不小的數目,除新換了“身份”從農村涌來的需要就業的一部分新城鎮人員外,還有一部分沒有接受高等教育的城市新青年勞動力。但城鎮就業人員的內涵遠遠超出了“城鎮”的范圍。一支年齡不等、文化結構不等的就業隊伍正在城鎮的各個要道盯視著謀生的崗位。
[b] 第六,農村剩余人力資源。[/b]
一方面是因實現城鎮化,農村一部分勞力流向了城鎮尋求就業,成為永遠的城市人;一方面是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提高,使原有的耕地不再需要“人海戰術”的密集勞動群體投入。單家獨戶的耕作經營方式,使不少新型農戶將自家的責任田轉包他人。這部分人雖然保留著農村戶籍身份,實質上已脫離了土地,穿插和奔波于多個城鎮,尋求新的就業謀生崗位,成為農民工。農村勞務輸出的大潮把農民工不僅推向國內市場,也推向了國際市場,但是農民工是目前我國各階層人員中生活最艱難的群體,付出的代價大,收到的利益少。
[b] 第七,社會其他人力資源。[/b]
人力資源豐富是我國一大優勢。除上述七種人力資源外,還有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通過各種方式到國外學習、進修、工作的各類人員,以知識型、專業技術型人力資源為主。這些屬于優秀人才的人力資源,大多數有回到祖國、報效祖國的愿望。從已公開的信息看,近二十年有四十多萬留學人員、研修人員回到祖國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社會稱這些人員為“海歸”。還有一部分軍隊轉業干部、復員退伍軍人,按照國家有關政策規定需要分批分期安置工作。社會其他人力資源也包括殘疾人員,他們根據各自的能力和特長,也需要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
除在校讀書的各類學生之外,年滿十八周歲的所有社會成員作為人力資源主體,都面臨著找到適合就業崗位的問題。社會就業在勞動管理學的框架內就是合理地配置人力資源。人力資源配置是一項嚴謹細致的、艱巨繁重的浩大工程,要體現公平、公正、合理的配置原則。人才學里講尊重人才,以德才標準選用人才、使用人才、培養人才,勞動人力資源管理卻是從更寬泛的層面,要求能夠對社會所有具備勞動能力的成員給予就業方面的關心幫助,特別是對那些具有專業技能及豐富經驗的“人力智星”、“人力杰才”、“人力旗手”等“人中之人”,要有適合的崗位,讓其發揮他們的最大能力。
配置人力資源是一門精深的科學,要統籌協調,合理布局,全面考慮,方可避免重視一面而忽略另一面的做法。未來人力資源的配置、布局、優化,任重而道遠,意想不到的新問題、新情況、新矛盾隨時都會彰顯出來。縮小收入分配拉大的差距,縮小行業之間待遇的過大差距,縮小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的差距等等,都有待在統籌配置人力資源的過程中加以逐步解決。否則,人力資源配置的失衡必然會導致整個社會系統的不正常運行,造成經濟與社會發展秩序的混亂。
人之今,重在生,貴在安,意在福。一個創造幸福的時代,一定是受廣大勞動者歡迎的時代。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