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祁連縣扎麻什鄉鴿子洞村養奶牛正悄然發生變化,過去價錢看好的乳牛犢,現在并不上市,而過去賣不上價錢的公牛犢,現在成了搶手“貨”。人們變過去的公牛犢自留育肥、乳牛犢出欄變錢為乳牛犢自己留養、公牛犢出欄變錢。這個變化表明鴿子洞養牛緊跟著市場的節拍舞動。
地處偏僻的鴿子洞村群眾,四年前養奶牛是為了產乳牛犢增收,近年隨著市場的不斷變化,以往吃香的乳牛犢,在市場上賣不上好價錢,而以前并不看好的公牛犢,現在在市場上成了緊銷“貨”。據村黨支部書記馬守信介紹,兩年前,一頭1歲至1歲半的黑白花乳牛犢可賣2000元左右,一頭1歲至1歲半的公牛犢只賣1000元左右,現在完全顛倒過來了,同齡的乳牛犢只賣1000元左右,公牛犢可賣2000元左右,馬守信分析說:“以前,好多沒有奶牛的群眾,都想養頭奶牛,所以乳牛犢的價格就比較高,現在由于牛羊肉價格上漲,好多育肥戶看好公牛犢,公牛犢育肥時間短、長肉快,育肥起來都是精肉,所以價格自然而然的就上了。”于是好多群眾,留乳牛犢發展壯大,公牛犢及時出欄。
目前,該村有優質奶牛200多頭,由于牛奶銷售比較困難,大家都把精力放在牛犢創收上。據了解,該村每年產牛犢150頭左右,其中公牛犢80多頭,僅出售牛犢一項,帶給群眾的直接經濟效益是20萬元左右,人均達到220元。馬守信說:“受草場限制,養殖規模只能控制在200頭左右,由于奶牛養殖量的限制,我們也明確了這樣一個思路:多發展優質奶牛,多產犢、多產奶,群眾多增收。”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