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優良品質 選擇胴體瘦肉率高的品種作種豬,可顯著提高肉豬的胴體瘦肉率。豬品種不同,胴體瘦肉率也不同,國外豬種及我國培育的豬種,胴體瘦肉率明顯高于我國地方豬種,所以選擇優良的瘦肉型品種,如杜洛克、大白豬、長白豬等,可明顯提高肉豬的胴體瘦肉率。
2、雜交優勢 采用不同品種(品系)雜交來提高胴體瘦肉率。目前世界各國廣泛采用二元雜交、三元雜交和配套系雜交。在實際生產中,商品豬的增重速度和胴體瘦肉率的好壞,主要取決于雜交父本品質的好壞。我們選用優良的瘦肉型品種(品系)公豬與地方品種或培育品種母豬進行雜交。為了充分利用母本的雜種優勢,可選用兩個繁殖性狀優良的品種
(品系)雜交,選其雜種一代母豬,再與瘦肉型品種的公豬雜交,這樣既保持了繁殖力的雜交優勢,也提高了胴體的瘦肉率。 3 、精準營養 營養水平調控,減少生長育肥豬的脂肪沉積,增加瘦肉量。由于瘦肉量取決于飼料中蛋白質(氨基酸)的高低,可通過限喂能量飼料,提高飼料蛋白質(氨基酸)水平,運用理想氨基酸模式和可消化氨基酸模式來配制飼料,實現提高瘦肉率和減少脂肪沉積的目標。
4、適時出欄 加強飼養管理,適時出欄,可保持肥豬較高瘦肉率。保持舍內良好的清潔衛生和溫濕度;讓豬適量運動;飼喂采用定時定量飼喂和育肥后期限飼的飼養方法。綜合考慮胴體瘦肉率和經濟效益,確定合適的出欄日齡和體重,育肥豬150~170日齡,體重達到95~110公斤時出欄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