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本:依法建立肉價穩定機制
日本作為發達的工業化國家,對于農業卻保護備至,作為農業重要組成部分的養殖業也受到格外呵護,建立起了成功的豬肉價格穩定機制。
根據“全國農業協同組合聯合會”的統計,2009年5月,東京市場帶骨豬肉每公斤490日元(約合人民幣41元),2010年5月為487日元,2011年5月為488日元,確實是異乎尋常地穩定。日本作為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豬肉等肉食供應上卻采用了計劃經濟的手段,稱得上是“資本主義也有計劃”的典范。
民以食為天,肉食價格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甚至會關系到社會穩定,在凡事都喜歡立法的日本,穩定豬肉價格自然也少不了法律手段。進入20世紀50年代以后,隨著收入提高,豬肉的需求開始增加,供求的不平衡導致豬肉價格在1958年出現波動。為此,1961年11月1日,日本制定了《關于畜產品價格穩定的法律》。制定該法的目的是實現主要畜產品價格的穩定,促進畜產以及相關產業健康發展,改善國民的飲食品質。
日本穩定豬肉價格的措施首先是進行價格補貼,帶骨豬肉價格如果低于標準,便實施價格補貼,如果養殖戶建立的公積金不足,國家將在資金方面提供支援。其次是根據需求適當進口,通過相關團體,收集分析國內和國外的信息,并通過定期刊物及時反饋信息。在豬肉價格超過穩定上位價格的時候,還可以采取減免豬肉進口關稅的措施,以降低國內豬肉價格。此外就是進行儲備調控,如果批發價格低于穩定標準價格或者有這種危險的時候,就收購豬肉進行儲備。如果市場行情好轉,或者豬肉價格超過了穩定上位價格而暴漲的時候,就會向市場放出這些豬肉,以降低價格。
根據該法,農林水產大臣在制定政府命令的時候,要在每個會計年度開始前,決定該年度的“指定食用肉”穩定價格,包括“穩定標準價格”、“穩定下位價格”、“穩定上位價格”.所謂穩定價格,是指政府命令規定的主要消費地區的中央批發市場的買賣價格,“穩定標準價格”和“穩定下位價格”,是為了防止指定食用肉價格暴跌,而“穩定上位價格”則是為了防止指定食用肉價格超過這個數額暴漲。2011年,穩定標準價格是每公斤400日元,穩定上位價格是每公斤545日元。
“農畜產業振興機構”是農林水產省下屬的獨立行政法人,負責穩定國內的農產品價格和采取振興農業的措施,也是穩定豬肉價格的主要執行機構。
該機構在“指定食用肉”價格超過穩定上位價格而出現暴漲或者有暴漲危險的時候,可通過政府命令,采用一般競標的方式,在中央批發市場銷售儲備的“指定食用肉”.如果認為不適宜采用競標方法,還可根據政府命令,與適當的對象簽署合同,用其他方法出售。
日本各地都存在養豬協會,代表和協調農戶的利益,為實現養豬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2009年,由于豬肉價格低迷,在日本養豬協會的推動下,日本政府批準了35億日元的補貼預算,2010年,又推動日本政府提高了國家的補貼率并獲得了99億日元的補貼預算。
阿根廷:推出“全民廉價豬肉”
阿根廷政府日前推出了“全民廉價豬肉”計劃,在首都及附近地區銷售平價豬肉,以幫助低收入階層民眾減輕肉價上漲帶來的壓力。此前,阿根廷政府還推出了“全民廉價牛肉”計劃,也是采用類似的方法向民眾提供平價牛肉。
阿根廷政府推出上述措施的背景是,近年來阿根廷肉價的大幅上漲,已經對居民的肉類產品消費造成嚴重影響。
阿根廷號稱“世界肉庫”,畜牧業非常發達,牛存欄數比全國人口還多。阿根廷還是牛肉消費大國,牛肉在阿根廷人膳食結構中占據著很重要的地位,每年人均牛肉消費量達70公斤,長期占世界首位。每逢周末或節假日,親朋好友聚集在一起享受烤肉是阿根廷人的傳統生活習俗。但就是這樣一個世界牛肉生產和消費大國,現在卻要為牛肉產量的大幅下降和價格的大幅上漲發愁。
近年來,阿根廷的牛肉價格持續上漲。統計顯示,今年4月份阿根廷牛肉價格和去年同期相比上漲了68.4%.
造成阿根廷肉價持續上漲的原因很多,主要還是供求關系失衡造成的。由于國際市場大豆價格大幅上漲,許多阿根廷畜牧業者將牧場改為農場,轉而從事大豆種植,造成畜牧業持續滑坡。其次,去年以來嚴重的旱災對阿根廷部分地區的牧畜業造成嚴重打擊,母牛產崽量下降,造成畜牧業短期內難以恢復。據統計,最近4年來,阿根廷牛的存欄數減少了1000萬頭左右。
除了市場供不應求外,另外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就是阿根廷政府近年來采取“高通脹、高增長”的經濟政策,持續的擴張性貨幣政策造成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土地、人力和運輸成本都大幅上漲,從而提高了牧畜業的成本,也推高了肉價。
餐桌上肉的數量減少了,阿根廷民眾當然感到不滿。尤其是在今年的阿根廷大選之年,力爭實現連任的阿根廷現政府不能讓肉價漲得太離譜。
為了應對肉價的大幅上漲,阿根廷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阿政府為了減輕肉價上漲帶來的壓力,對牛肉出口進行了限制,要求肉類企業首先確保庫存的肉制品能夠滿足國內市場供應,然后才能獲得出口許可;政府和超市達成價格協議,對部分牛肉產品實行最高限價措施;政府和肉類企業達成協議,由政府支持的流動冷藏車在阿根廷中低收入階層居住的地區流動營業,銷售低于市場價的“平價肉”.
然而,一些阿根廷媒體批評政府賣“平價肉”是“作秀”,因為平價肉在阿根廷肉類市場總供應中的比重還不到1%,分到老百姓頭上也只有那么幾公斤,對于真正緩解肉價上漲壓力沒有多大意義。但是不要小看這幾公斤的平價肉,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民怨,尤其是低收入階層的抱怨。
韓國:增加進口保證供應
近來,韓國肉類價格持續上漲,對居民肉類消費產生了直接影響。圖為一韓國居民在一家超市的肉類商品柜臺前。(資料圖片)
在韓國,比起價格高昂的牛肉,豬肉因其物美價廉而更受消費者喜愛。烤上一盤五花肉或腌制豬排,配上幾盅燒酒,一飽口腹之欲卻又花費不多,這對于韓國民眾而言是最愜意的一件事。但最近幾個月來消費者突然發現,與往年相比,這香噴噴的烤五花肉似乎也開始讓荷包“傷不起”了。
韓國農水產品流通公司7月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豬五花肉全國平均價格為每500克1.227萬韓元(約合人民幣73元),比近5年的平均價8897韓元上漲了37.9%.而韓國統計廳發布的《6月物價動向》顯示,6月份的豬肉價格,與上個月相比上漲了16.2%,而與去年同期相比則上漲了46.3%.
其實,近來韓國物價上漲潮并不僅限于豬肉。韓國央行數據顯示,從今年1月份開始,韓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同比增幅已連續6個月保持在4%以上的高位,其中尤以農產品漲幅最為顯著。而在韓國政府為穩定民眾生活而重點監控管理的52個主要消費品種中,有41個價格上漲。
如此看來,豬肉漲價只是韓國此輪大規模漲價潮中的一個方面而已,因此,韓國政府考慮更多的是如何整體遏制物價的高速上漲。而具體到豬肉,韓國政府除了加大進口量以保證市場供應外,似乎也別無其他更高明的辦法。
具體來看,韓國一方面將進口五花肉的零關稅配額從之前的1萬噸增加至6萬噸,另一方面在6月份將下半年進口配額的1 3萬噸豬肉中的近一半約5.7萬噸緊急進口通關。此外,為鼓勵民間企業從國外進口冷藏五花肉,政府專門出臺了獎勵收購措施,宣布截至8月20日,政府將在收購進口冷藏五花肉時支付補貼,并按照到貨時間的早晚,追加補貼航空運輸費用,最高可達補貼費用的20%.
韓國政府期望通過擴大進口豬肉來穩定國內豬肉價格,但由于韓國人偏愛國產貨、講究“身土不二”,此舉是否能最終奏效,還得看韓國民眾買不買賬。
此外,政府官員還呼吁消費者改變飲食觀念。在各部位的豬肉中,最受韓國人青睞的是五花肉,消費量也一直居最高位。對此,韓國農林水產部官員表示,希望消費者能減少食用多脂肪的五花肉,而增加里脊、腿肉等低脂肪部位的消費,“這將有助于健康并減輕家庭負擔”,也為穩定暴漲的五花肉價格出一份力。
此外,為抑制物價上漲,韓國企劃財政部長官還與餐飲業界代表會面,請他們“克制漲價”.但據韓國媒體報道,此次“約談”效果并不佳,代表們認為餐飲業界的漲價是“果”而非“因”,他們并不是“替罪羔羊”.輿論認為,流通環節歷來是物價上漲的癥結所在,韓國流通環節費用占農產品消費物價的45%,政府有必要從流通環節下手,采取措施,縮小利潤空間,以穩定物價。
比利時:兼顧利益保障生產
近兩年,比利時經濟逐漸擺脫2008年金融風暴的沖擊,呈現積極增長態勢,與此同時,其肉價依然總體保持穩定,普通瘦豬肉的超市價格一直在一公斤5歐元以內,牛肉在一公斤11歐元水平,周末集貿市場的價格更低一些。
瓦隆大區農業部畜牧顧問卡特琳娜·德蘭諾娃在向記者分析比利時肉價穩定的原因時強調,比利時的肉價完全由市場決定,之所以比較穩定是因為肉食生產一直穩中有升,政府并不直接干預。她認為,政府與其控制漲價,不如保障生產,使市場的肉食供應充足,避免價格由于商品緊缺出現波動,兼顧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利益。
比利時畜牧業發達,南部瓦隆大區以養牛為主,兼有養豬,北部弗拉芒大區以養豬為主,兼有養牛。兩個大區政府都在歐盟共同農業政策的框架內對農業投資實行獎勵政策。德蘭諾娃說,瓦隆大區和弗拉芒大區一樣,投資非土地農業項目可以享受15%的政府補貼,加上歐盟共同農業政策提供的15%補貼,投資非土地農業項目最多可以享受30%的公共補貼。如此政策支持不僅增強了比利時畜牧業的發展潛力,而且有利于農戶投資發展產品加工和銷售合作社,減少他們對市場中間環節的依賴,最終實現控制市場波動的目標。
德蘭諾娃說,瓦隆大區政府在必要時還對農戶采取保護性措施。2008年的金融危機曾經一度導致比利時的農業極度困難,瓦隆大區政府立即出面以公共財政作擔保,請求銀行向農戶提供貸款,大區政府貼息,幫助農戶解決流動資金的問題,防止農戶破產,以保護畜牧業的生產能力。
德蘭諾娃介紹道,瓦隆大區政府從2009年起還對養牛戶提供草場補貼,幫助農戶發展畜牧業,對草場面積在20公頃以下的農莊,按一公頃25歐元發放補貼,對草場面積超過20公頃的農莊,按一公頃50歐元發放補貼。草場補貼發揮了促進畜牧業生產、鼓勵集約化經營的積極作用。
由于比利時擁有長期穩定的扶持畜牧業的政策,其生豬出欄屠宰量2010年高達1168萬頭,超過其人口總數,牛出欄屠宰量是80萬頭,生肉和各類肉制品不僅在歐洲市場聞名,甚至遠銷南美以及韓國、日本和澳大利亞。比利時出口豬肉占其總產量的50%.充足的生產量和高度的自給率為比利時的肉價穩定奠定了基礎。
來源:新華網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