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豬價格時高時低,讓不少養殖戶很糾結。如何確保養豬業長盛不衰?容縣的做法是引導養殖戶樹立“節支就是增收”的理念,保護其養豬的積極性。據了解,今年上半年,該縣生豬出欄31.25萬頭,出售仔豬70.8萬頭,實現產值8.2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8.59%、12.6%和8.23%。從 2009年起,該縣連續3年獲“全國生豬調出大縣”獎勵。
“其實養豬不能只看賣豬的收入,還必須看養豬的間接收入。”日前,容縣六王鎮 龍頭村養豬能手李林強跟記者談及養豬的收獲時,他的算賬方式很有“眼光”。他說,豬的糞便除了用作沼氣池原料外,還可以作為追施果樹和其他農作物的有機 肥,忽略了這筆間接收入,就會出現價高時多養豬、價低少養豬的情況,導致一些養殖戶總賺不到錢。
記者在自良鎮古濟村獨珠村民小組沙田柚 種植大戶陳全的柚場看到,他在1100多株沙田柚樹的果場中間,建起一個規模養豬場和多個沼氣池,每年養豬300多頭,將所有豬糞尿放進沼氣池發酵,然后 用沼氣點燈和代替燃料,將經過沼氣池發酵的豬糞尿追施果樹。“每年不僅節約7萬多元肥料、煤氣和電的開支,而且沙田柚的品質特別好,暢銷價錢高。去年,柚 場的沙田柚產量達到7.65萬公斤,總收入50萬元,獲利35萬元。如果不養豬或少養豬,開支就要大增,且沙田柚的品質和價錢也受影響。” 陳全的分析句句在理。
2006年以來,容縣每年都在縣、鄉鎮、村舉辦與養豬產業相 關的技術培訓,相關部門經常與養豬戶進行溝通,算細賬、算總賬,著重引導農民采取“養豬-沼氣-種果”的模式養殖。近年來,該縣出現了養豬業、種果業和沼 氣新能源產業同步發展的可喜現象。今年上半年,全縣規模養豬戶2152戶,同比增加4.98%。去年,全縣沼氣池共為農民節支1.66億元,“養豬-沼氣 -種果”給農民帶來人均收入3298元。
(記者韋繼川 通訊員/秦崇廣 封之浪)
來源:廣西新聞網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