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藥物保健 = 慢性自殺 (欒德乾2010-04-26)
接(連載3),更多的黑幕被揭露,如高熱病等
當前疾病預防模式的窮途末路(越防越病) 當前的疾病預防模式卻迷信于“疫苗獸藥消毒劑”等人為干預手段,而忽視了動物自身的免疫機制才是防病的主力軍。因為抗菌素藥物和消毒劑的濫用,特別是經常性的抗菌素藥物保健,造成動物免疫力的持續削弱和病菌的耐藥性增強,使得豬形成了藥物依賴癥,同時也使疾病治療的療程長、藥物使用量大,治愈率低。最終結果是“大蓋帽兩頭翹,吃了原告吃被告”,治療大量用藥,預防也大量用藥。而病越來越多,損失越來越大。這種局面,廣大養殖老板們是否意識到?廣大藥廠的老板和專家們是否也意識到了?這種局面又是誰希望看到的呢? (圖4)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落后就要挨打,無知就要受騙。自從獸藥界發明“藥物保健”這種新的商業模式以來,全國各地的 養豬場老板反復被請去吃飯聽課,還發禮品。一時造成“誰不會用藥物保健誰就落后、誰就老土”的態勢,筆者也經常聽到很多養殖戶說過“現在養豬,不舍地買藥就防不住病”的所謂肺腑之言。 但是舍得用藥就能防住病嗎?為什么2002年以前,我們全場藥費平均到每頭出欄豬上不到5、6塊錢就夠了,而現在50-60還防不住病?按理說,藥物如果能防住病,藥費增加了十倍,疾病應該少十倍才是,為什么反而更加厲害了十倍呢?結果只能是豬沒養好,很多藥廠、藥商或其聘請的所謂專家教授,卻得以迅速發財,賺得盆滿缽滿。 所以我們廣大養殖場老板,不能誰來講課就聽誰的,盲目崇信所謂的專家教授。因為專家教授來講課多數是藥廠請來的,不是你養豬場請來的。我們自己要學科學、懂科學,要有自己獨立的思想觀念,養豬要實現安全養殖,不見得非要花費很多錢才能防住病,懂得疾病防治的真正知識,可能很簡單的方法,花很少的錢就可達到目的。 要真正有效預防疾病,實現安全養殖。養殖業首先要進行理念革命,拋棄傳統的錯誤觀念,樹立“免疫為本”的新理念和新理論技術體系。從宏觀的全局入手,逐步深入到養殖操作細節的一線,循序漸進,才有可能到達安全養殖的彼岸。筆者所從事的所謂[新生態養殖]事業,就是養殖革命大軍中的一員,我們迎著風雨,百折不撓、勇往直前,要為開創安全養殖的新世界而不懈努力!我們相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時間會使真偽自辯! 觀念錯誤了,導致更多的錯誤行動,最終得到的是失敗的結果。現在所謂的新疫苗、新獸藥的不斷研制出世,根本無助于從根本上解決現在的養殖危局。藥物保健的觀念不革掉,就永遠走不出疾病惡性循環的死胡同。 四、 沒有藥物保健,就沒有高熱病 高熱病是2006年以來的新名詞,很多專業人士認為該名稱不科學,甚至不負責任。2007年權威部門認定“高致病性藍耳變異株”是元兇。筆者認為既然大家習慣了“高熱病的稱呼,就順應潮流,也方便上下溝通。 高熱病本身不必詳說,筆者這里暫且給高熱病定個范圍: (1) 高熱癥狀:嚴重的炎癥反應,高燒不退,脫水衰竭。 (2) 多重感染:至少兩種以上的病原微生物感染 (3) 惡性死亡:超過20% 凡符合以上三個標準都可以稱作“高熱病”。 而實際上,高熱病的本質就是“免疫崩潰”,是藥物保健的典型產物。自06年以來,筆者一直在養殖一線服務,在很多地區很多豬場的觀察分析基礎上,發現一些規律現象:從不同的區域看,高熱病往往成片爆發,哪里藥商藥物保健推廣的好,哪里發病越早,損失越大;不同豬場對比,那個場藥物用得越多,哪個場死亡越多;而在推行“免疫保健”產生較高群體免疫力的豬場或區域,成了高熱病泛濫中屹立不倒的孤島。在豬群中,既無母源保護,自身免疫機能最低的保育豬死亡最多;尤其因藥物保健造成免疫發育遲緩的保育豬幾乎死光。沒有藥物保健的豬場,有的也幾乎全群發病,但混合感染少,抗菌素等藥物治療有效,死亡率低,稱不上“高熱病”。藥物保健的豬場往往多重感染嚴重,藥物治療無效,而且出現藥物治療加速加重死亡現象。 筆者從[新生態養殖]的理論角度分析,藥物保健是高熱病的根本原因。藥物保健的兩個反向螺旋效應,使低下的免疫力在病毒的感染下,一觸即潰,繼而動物能接觸到或體內已有的病原體都會趁機入侵感染,多重感染而且勢不可擋,脆弱的特異性免疫反應慢而無力。繼發感染的病原菌幾乎全是平日藥物保健培養的耐藥菌株,治療無效,最后動物不可阻擋地走向脫水、衰減、死亡的末日。 因此筆者認為沒有2002年以來的“藥物保健”的瘋狂流行,就不會有2006年以來的另全國養豬業談虎變色的高熱病,死亡慘重,損失巨大。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不言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