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年賺,一年平,一年虧!”在遼寧省大連市養豬協會日前組織召開的生豬養殖形勢分析座談會上,談起過去十余年的養殖經歷,幾乎所有參加座談的養殖戶都納悶,無論自己如何努力,都跳不出這個三年一輪的“豬周期”。而從今年春節前提前開始的豬價下行周期,更是讓養殖戶措手不及。相關信息預測顯示,這個下行周期可能會創歷史紀錄,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面對嚴峻的生豬養殖業形勢,養殖戶們一致認為,生豬養殖業到了必須設置門檻的時候。自去年12月下旬以來,受多重因素影響,生豬生產和消費之間供求關系失衡,生豬價格連續走低,降至目前的每公斤11.2元左右,為近10年來首次出現春節前豬價下跌狀況,生產者每出欄一頭肥豬虧損近300元。與往年相比,市場豬肉價格首次打破年節上揚的常規,在今年春節前倒彈琵琶,不升反降。
豬價下行周期緣何提前到來
豬價下行周期緣何提前到來?大連市畜牧生產監管部門相關負責人認為主要有三大因素:一是隨著節約、健康飲食觀念的普及和節前集團購買力大幅下降,以及傳統節假日的消費習慣改變,導致節日豬肉需求量明顯小于往年。二是2013年上半年生豬價格低迷引起的下半年生豬補欄加劇,春節前生豬集中出欄,導致生豬供應量高于往年,僅大連年底應出欄生豬同比增長約10%左右。三是同期國家儲備肉投放市場,全國范圍共計投放5萬余噸,僅大連就投放了4000噸,相當于5萬余頭生豬上市,進一步增加了市場供應量。
規模擴張的潛在風險
生豬養殖規模的迅速擴張在保障了肉類供應的同時,也埋下了經營和環保風險。據了解,大連市之前生豬飼養的具體特征是生豬飼養規模持續擴大,散戶飼養數量逐漸增多。隨著近年來大連市生豬規模集約化生產的不斷發展,規模養殖戶的“翹楚”作用日益明顯,但散戶飼養仍然是大連市生豬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散戶生產的快進快出仍是影響大連市生豬生產和市場穩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據統計,目前大連市生豬存欄220萬頭,去年12月下旬至今年2月中旬應出欄生豬90余萬頭,實際出欄生豬75萬頭,有15萬頭生豬在欄滯銷。
另外,在養殖規模擴張的過程中,部分養豬場特別是小型規模養殖場存在糞污處理設施落后的問題,不僅污染了環境,也增大了疫病滋生和傳播的風險。
本輪全國性的產能相對過剩造成的豬價低迷,已延續兩個多月,但目前大部分生產者仍處于觀望狀態,還沒有出現大量砍殺母豬的現象。而據相關信息預測,此次豬價下行周期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且有繼續探底的可能。
壓縮養殖規模
大連市養豬協會會長彭福君介紹,這次豬價大幅度波動,會對大連市養殖者的生產積極性造成一定的傷害,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處理得好,能夠建立健全有效調控生豬生產和保護生豬生產者積極性的長效機制,也有利于大連市生豬產業結構優化調整。
據彭福君介紹,在德國,養殖場的養殖規模都需要政府和協會進行調控,養殖多少都有指標,不是想養多少就養多少的。彭福君認為,國內的養殖業特別是生豬養殖需要進行適當調控,根據市場需求和環境承載能力進行調控,特別是對那些環境污染嚴重的、糞污處理設施不達標的要堅決壓縮。當前的價格下跌是明確的市場調節信號,迫使生豬行業進行一次深度洗牌,政府應該通過政策導向,將污染環境和產能落后的養殖戶淘汰,實現資源重新分配。大連市農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為緩解環境污染、資源浪費、“豬賤傷農”等問題,大連市將按照扶大調小的方向,做大做強規模養殖企業,逐步減少小戶養殖量。2014年大連市擬壓縮生豬養殖規模10%,目前正在制定規劃,明確范圍。
設置門檻支持創新
另據了解,我國今年開始實施的《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對畜禽養殖的排污標準提出了更高要求,這對大連市調整生豬養殖結構、壓縮養殖規模非常有利。根據條例規定,大連市將對生豬養殖設定適當門檻,市農委將會同市環保局和養豬協會進行聯合檢查,達不到標準的養殖場(戶)將禁止或限制發展。
彭福君認為,在對生豬養殖設置一定門檻的同時,政府部門也應該進一步通過政策導向,建立持續健康養殖的長效機制,政府的財政支持重點應放在科技創新、技術改造、糞污處理和疫情防治以及種豬基地建設上來。來源:中國畜牧獸醫報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