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5日,剛賣掉一批淡水魚的老張準備買些魚苗和飼料。“今年魚價漲得不錯,5月武漢白沙洲市場九大水產品均價是17.25元/公斤,去年這個時候不到15元/公斤,其中鯉魚漲得最好,今年4月才7.33元/公斤,現在已經10.6元/公斤了。”眼下,正值水產養殖旺季。聯系幾家貿易商后,老張發現,魚料價格也上漲了。“海大集團常規淡水魚料一噸漲了100-120元,也就是說,草魚料一包漲了4塊錢。”魚料價格的上漲雖然給老張帶來些許煩惱,但好在淡水魚價格看漲,這將彌補部分料價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與老張相比,安徽生豬養殖大戶老李就沒那么幸運了。 “4月上旬,育肥豬飼料零售價是3425元/噸,現在是3575元/噸,漲了150塊錢。5月豬價稍微漲了一點,不過現在又降下來了,一頭豬還是虧損100多塊。”老李一臉愁容。 今年5月初,豬價、飼料價格開始大幅上漲,然5月下旬豬價開始下跌后,玉米、豆粕、菜粕等原料價格并未下跌。據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3月中旬以來,豆粕、菜粕的價格漲幅都將近20%,由此導致飼料價格上漲,這對本來就在盈虧線下掙扎的養殖企業來說是雪上加霜。 兩粕逆襲 需求旺季助推漲價潮 3月中旬開始,粕類板塊在菜粕的引領下不斷刷新年內高點。截至6月13日,菜粕主力1409合約從3月18日的2633元/噸漲至3074元/噸,漲幅高達23.8%,同一時期內,豆粕1409合約價格從3220元/噸漲至3740元/噸,累計漲幅為16.51%。 挺粕壓油 產業鏈上下艱難求生 在我國,豆粕和菜粕占據蛋白飼料總需求的前兩位。90%以上的豆粕消費用于各類飼料,是牲畜與家禽飼料的主要原料。菜籽粕在水產飼料中使用最為廣泛,我國水產飼料養殖行業菜籽粕用量占到菜籽粕產量的50%以上。 如果將上游壓榨油廠、中間飼料貿易加工企業、下游禽畜水產養殖連成一線通盤考慮,作為水產、牲畜與家禽飼料的主要原料,粕類價格的上漲在整個產業鏈的傳導過程非常清晰:粕價上漲——飼料價格上漲——肉禽價格上漲。正常情況下,飼料成本上升將傳導至肉禽價格,然而,由于肉禽價格相對剛性,一旦價格傳導失效,不漲反跌,那么養殖效益將出現下滑或虧損,使養殖業承受巨大的經營風險。 業內人士指出,在油脂價格表現低迷背景下,為消化成本壓力,壓榨企業主動挺粕成為唯一的選擇。據悉,雖然近期國內粕價大幅上漲,但油脂價格依舊疲軟,國內油廠大豆壓榨盈利依舊虧損。目前江蘇地區進口大豆壓榨虧損106元/噸,山東地區虧損189元/噸,國產黑龍江大豆壓榨虧損60.8元/噸。 “5月豆粕的持續走強是油廠持續轉移大豆成本的過程,而盡管下游飼料企業4月已經提高豆粕庫存量,但議價能力的缺失使得其不得不被動接受當前豆粕價格的持續走高。”南華期貨研究員王晨希表示。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飼料行業,原料成本占總成本的90%以上,原料價格稍有不利波動,飼料企業很容易出現虧損,如2013年和2014年一季度,我國飼料業銷售利潤率分別同比下降0.23%和0.25%。 而對養殖這個特殊的行業而言,它不像其它產業,當價格低迷時,可以囤貨居奇,靜待市場反彈。養殖業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當畜產品價格下跌時,并不能減少投料,降低成本,唯一能降低成本的舉措就是提前出欄。當油廠將原料成本壓力順勢傳導至養殖環節時,養殖企業因原料剛性需求只能強忍,無法有效繼續向下游傳導。 公開數據顯示,豬價、飼料價格從5月初開始暴漲,但5月15日豬價開始下跌后,玉米、粕類價格并未下跌,一直呈現上漲之勢。截至6月6日,全國生豬均價跌至12.54元/公斤,較2014年上半年豬價最低點上漲24.7%,玉米、豆粕、育肥豬配合料分別上漲6.1%、6.0%、2.22%,豬料比、豬糧比分別上漲22.1%、17.9%。飼料原料上漲對豬料比、豬糧比的影響超過豬價上漲,導致自繁自養頭均盈利仍處于虧損狀態,養殖戶得不償失。 韋蕾告訴記者,在雙粕價格上漲期間,國內生豬價格因養殖業產能過剩一路下跌,而原料成本又增加,導致下游生豬養殖一直處于虧損。由于生豬養殖較為分散,價格下跌最先受沖擊的為養殖散戶,隨著養殖進入深度虧損,散戶養殖場資金斷鏈,頻頻爆出大量散戶退出豬市的消息。 在弘業期貨農產品研究員蔣倩倩看來,雙粕價格大幅上漲增加了飼料的生產成本,但就養殖產業來看,下游產品的價格才是企業利潤的保障。飼料原料價格的上漲,對養殖戶的利潤雖有影響,但和下游產品的價格相比影響力較小。前幾個月生豬價的低迷及禽流感對養殖業的打擊要遠大于飼料原料價格的上漲。 蔣倩倩同時表示,“雙粕價格繼續上漲,必然導致下游飼料企業生產成本提高,但如果下游養殖業得以恢復,下游產品價格同步上漲,那對企業的影響就不大,反之,若下游產品價格難有提升,粕的價格上漲必然導致部分未備貨企業難以生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