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網上流傳山東省沂水縣下發“禁豬令”,引起軒然大波,沂水縣有關部門負責人對此表示了否認。他們表示,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沂水縣近日對超標排放養殖戶進行關停,對排放達標的養殖戶則允許繼續養殖,并未實行“禁豬令”。筆者認為,農村畜禽污染治理,這本是大快人心的好事。但如果因噎廢食,不顧民生,只顧政績,大概就偏離了國家環保政策的初衷了……
、通緝.jpg (212.47 KB, 下載次數: 8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6-3 09:01 上傳
我國農業環境污染壓力逐年加重,畜禽養殖污染已經成為最主要的農業污染源
我國農業環境污染壓力逐年加重,畜禽養殖污染已經成為最主要的農業污染源。據資料記載,2010年全國畜禽養殖業的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別達到1184萬噸、65萬噸,分別占全國排放總量的45%、25%,分別占農業源排放量的95%、79%,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已經成為最主要的農業污染源。2012年畜禽養殖場污染防治已經列入我國以“六廠(場)一車”(火電廠、鋼鐵廠、水泥廠、造紙廠、城鎮污水處理廠、畜禽養殖場和機動車)為重點的主要污染物減排工作中,得到國家重點減排工程項目和保障措施的支持。
從近些年的污染治理情況來看,一些企業善打“擦邊球”,雖然是天天說環保,月月喊綠色,其實卻是環保違法的主力軍,這些企業,一旦被監管部門或媒體發現污染問題,不是談就業就是利稅。說白了,在這些人的腦子里,環保就是“副業”,要為發展經濟讓路的。
因此,2015年1月1日,我國頒布了新的《環境保護法》,號稱史上“最嚴”。新《環保法》正式實施后,就有52家規?;笄蒺B殖場(小區)在史上最嚴環保法的重點監控下進行養殖生產;地方政府也在積極推行限養和禁養政策,環保問題已經關系到養豬業能否在某些地區繼續生存的條件之一。
“最嚴環保法”≠“禁豬令” 超排養殖戶何去何從!
在行情、環保政策等壓力下,在“互聯網+”的風暴之下,養豬業已經進入微利時代、高成本、高效率、高競爭時代,大量的小散養殖戶揮手告別了養豬業。“最嚴環保法”≠“禁豬令”,超排養殖戶何去何從:
1.源頭減量。豬場糞污主要來源于豬消化飼料后的排泄物,其中包含已消化和沒消化的飼料。減量污染物,首先就要提高飼料的消化利用率,并減少重金屬、抗生素的使用。
2.過程控制。①采用干清糞、水泡糞為主導,水沖糞作輔助的運作模式②參考城市管道分流設計進行雨污分流③豬場自定限水管制,提倡節約用水。
3.終端處理。①利用豬糞進行厭氧發酵產生沼氣。②應用固液分離機分離處理糞污。③干燥處理后替代煤作為燃料使用,效果十分理想。
4.豬場和農田進行配套,實行“生態養殖+沼氣+綠色種植”、“豬—沼—果(菜)”等循環經濟生產模式。
環境保護,不能把所有工作和責任都推給政府和環保部門。我們需要聯合污染處理企業以及整個社會的力量,在環保的意識不斷提高的同時,用具體的行動來推動環保事業和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來源:豬E網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