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 養豬,現在稱生態環保發酵床養豬、懶漢養豬、零排放健康養豬技術、自然養豬、科學養豬。 生態養豬就是在養豬過程中給豬一個自然生態的原始生存環境,生態養豬過程中主要包括的 改善居住環境及喂養兩方面。居住環境就是建造發酵床,喂養就是飼養純生態的發酵 飼料以及飲水改善,在這三個方面給予豬的居住及喂養過程中一個自然生態的生存環境。 建造發酵床改善豬的飼養環境,最直接的就是減少豬的呼吸道疾病,在飼養方面,使用發酵飼料,能改善預防消化道的疾病發生。
實拍解放軍部隊的自然養豬法:無臭無蚊無污染05.jpg (237.22 KB, 下載次數: 18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12-1 21:33 上傳
畜牧業在整個農業鏈中承前而啟后,是大農業的主要角色,是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畜牧業的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或地區農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所以畜牧業的發展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 但隨著畜牧業生產規模的日益擴大,隨之產生的大量畜禽排泄物的處理已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新問題。這些排泄物中水分含量高,體積大,處理費用高,有些養殖業主往往把污水不經處理就直接放入河流、湖泊,導致河水污染以及富營養化,破壞了自然生態環境;而把糞便等固形廢棄物隨意堆放,這樣不僅要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堆放中還會產生大量的惡臭物質和硝酸鹽而污染大氣和地下水,雨天則因污水四溢常引起附近居民的極大不滿。還有些養殖業主不加任何處理就直接將這些排泄物賣給附近的農民作為有機肥在農田施用,這樣常會引起人、畜疾病及病蟲害等的發生和傳播。
實拍解放軍部隊的自然養豬法:無臭無蚊無污染07.jpg (221.7 KB, 下載次數: 18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12-1 21:33 上傳
2010 年,我國每年畜禽糞便產生量將達到 45 億噸,如果不進行有效的處理,必將進一步導致環境惡化,進而威脅農產品安全。 為遏制近年來規模化畜禽養殖行業的迅速發展對環境造成的嚴重污染,我國政府采取了積極的應對措施。 為控制畜禽養殖業產生的廢水、廢渣和惡臭對環境的污染,促進養殖業生產工藝和技術進步,維護生態平衡,貫徹落實《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和《大氣污染防治法》,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先后發布了《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等一系列政策法規。國家提出了“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積極發展特色農業、綠色食品和生態農業”的農業結構優化目標,并已把防治畜禽養殖污染作為重大工程納入“十一五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斥巨資扶持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以改善農村環境和大力發展生態養殖。
我國是世界第一畜禽養殖大國。單就養豬來說,目前全國生豬存欄 4.6 億頭,出欄 5.7 億頭,豬肉產量達 4100 萬噸,占全國肉類總產量的 65% ,占全世界豬肉總產量的 44% 。養豬業在我國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至今廣大農村仍然延續幾千年來的傳統圈養方式,條件差,管理粗放,生產性能差,產品質量低,以至最終達不到預期的經濟效益。
實拍解放軍部隊的自然養豬法:無臭無蚊無污染09.jpg (171.4 KB, 下載次數: 20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12-1 21:34 上傳
目前大多數養豬圈舍都采用水泥地面,造成糞尿存積,惡臭散發,豬舍環境惡化、周圍空氣和水源環境受到污染。牲畜糞尿處理成為長期困擾養豬企業的一大難題,現有的許多養殖糞污處理技術,效果不盡人意,而且巨額的處理投資,也使很多養殖企業難以承受。日本早在 20 世紀 60 年代就提出“畜產公害”問題,在生態養殖領域進行了諸多探索,積累了很多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國內一些博士在日留學和工作多年,在生態農業和微生物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獨到的研究成果,對日本國內推行的 “發酵床零排放生態養豬技術”頗有研究,并在發酵素菌種篩選和配伍等一些關鍵技術環節方面有所創新和突破。為推動我國生態農業發展,一些技術專家指導國內部分養豬企業在這方面也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嘗試,皆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基于國內養豬生產實際的養殖模式基本成熟,正在逐步加以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