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養(常稱生態養殖)目前多為前期舍飼,后期放歸自然加補飼的方式,遵循雞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原則,利用雞的生活習性,在草地、草山、草坡、果園、竹園、茶園、河堤、荒灘上放養。由于雞活動空間大、空氣清新,雞的抗病力強、成活率高。雞實行放養既利用了部分自然資源降低了飼養成本,又增加了雞的自然風味,養出的雞羽毛光亮、冠頭紅潤、皮薄骨細、皮下脂肪適中、肉質鮮嫩、風味獨特,頗受消費者歡迎。黃羽肉雞養殖常采用的放養方式有山地放養、林地放養、果園放養等。
放養前的準備工作
(1)場地選擇。山地放養必須遠離住宅區、工礦區和主干道路,環境僻靜安寧、空氣潔凈。最好在地勢相對平坦、不積水的草山、草坡放養。還要有一片比較開闊的地帶進行補飼,讓雞群自由啄食。
(2)搭建棚舍。在放養區找一背風向陽的平地,用油氈、帆布、毛竹等搭建簡易雞舍,要求坐北朝南,也可建成塑料大棚。棚舍能保溫、擋風、遮雨、不積水即可。棚舍一般寬4~5米,長7~9米,中間高度1.7~1.8米,兩側高0.8~0.9米。
(3)清棚和消毒。每一批肉雞出欄以后,應對雞棚進行徹底清掃,將糞便、墊草清理出去,更換地面表層土。對棚內用具先用3%~5%的來蘇爾溶液進行噴霧消毒,對飼養過雞的草山、草坡道路也應先在地面上撒一層熟石灰,然后進行噴灑消毒。無污染的草山、草坡實行游牧飼養,每批最好都用新棚。
(4)鋪設墊料。為了保溫,通常需鋪設墊料。墊料要求新鮮無污染,松軟、干燥、吸水性強、長短粗細適中,種類有鋸屑、刨花、稻草、谷殼等,也可以混合使用。使用前應將墊料暴曬。發現發霉墊料應當挑出。鋪設厚度以3~5厘米為宜。
(5)放養規模和季節:放養規模以每群1200~1500只為宜,放養密度以每畝山地120只左右為宜。采用“全進全出”制。放養的最宜季節為晚春至中秋,其他時間氣溫低,蟲、草減少,不適合放養。獸藥代理 1866.tv
2.培育好雛雞。育雛階段不同的季節需要保溫的時間長短不同,育雛前期大量時間在育雛舍度過,后期天氣好時適當進行放養訓練。雛雞入舍后適時飲水與開食,給予雛雞適宜的環境條件等。
3.生長期的飼養管理。30日齡至上市前15天。此期的特點是雞生長速度快,食欲旺盛,采食量不斷增加。這時主要形成骨架和內臟。飼養目的是使雞體得到充分的發育和羽毛豐滿,為后期的育肥打下基礎。飼養方式以放牧結合補飼。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