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各家各戶養上幾頭豬是很常見的事。以前,農民養豬只是作為副業,為的是掙幾個零花錢;而如今,養豬正在被很多農民當成發家致富的大事。如何預測養豬業的市場形勢?一年到頭農民養豬到底有無賺錢?讓養豬界的專家給您講講清楚。成本不能不算。
目前,豬價在全國范圍內普遍較低,如地方品種的生豬價格一般在每公斤5元左右,即使是瘦肉型生豬,其價格也不過是每公斤6元多一點,并且不同地區的生豬價格差別較大。
作為養豬生產的最大投入,飼料的價格居高不下,每噸的價格曾高達2000元,最低也在1100~1200元。這樣,農民賣豬的錢剛好可以抵消購買飼料的錢,技術稍不過關就會虧本。有人覺得把飯店里的潲水拉回來喂豬,好像有點兒錢賺。豈不知,他付出的巨大勞動也是成本,事實上他還是虧的。
做任何買賣都要考慮成本,養豬也不例外。雖說農民有的是力氣,可一年到頭不就是靠這份力氣、這份勤勞來掙錢的嗎?這力氣不能白費。
賺不賺錢與品種有關中國畜牧業協會豬業分會副會長范學珊分析,因為我國的生產力水平是多層次的,人們消費的多元化決定了市場的多元化,也就是說我國的養豬業也必然是處在一個多模式的狀態。
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國的養豬現狀應該有3個模式,一個就是大規模的養豬場,一個就是中小型養豬場,還有就是遍布鄉村、占我國豬存欄總量60%以上的個體分散養豬戶,這幾種不同的模式滿足了不同的市場需求。既然有屬于自己的市場,那就說明農民養豬是有前途的。
現任廣東省中山食品進出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白石豬場場長的陳健雄說,農民養豬不賺錢跟所養豬的品種有密切的關系,地方品種豬生長速度慢、瘦肉率低、賣價低,相對來說成本較高。再加上他們的飼養技術還保持在傳統的水平,對一些現代化的養豬技術掌握得不夠全面,或者不夠深入,所以他們的生產水平相對較低,從而影響了生產效益。
掌握“三差”,預測虧賺為了預測養豬能否盈利,我們可以借鑒中國農業大學劉少伯教授等人的研究成果——市場經濟的“三差”,即價格的時間差、價格的區位差和生產的結構差。
1、用豬糧比價分析市場波動規律。豬糧比價即待宰活豬與玉米的價格比,若該比值為5.5∶1以上,則養豬盈利多于虧損。
2、用料豬比價分析規模飼養的波動規律。其比價的標準為4.5∶1,料即豬的全價配合飼料。
3、仔豬價格波動規律及市場預測。仔豬價格波動與糧豬比價吻合,但較之滯后。仔豬價是肥豬需求量的最佳指標,若豬糧價超過5.5∶1,即超過盈利標準,則可以預計于4~6個月后成豬出欄時定能盈利,仔豬價必將上漲,種豬飼養戶應增加仔豬的存欄數量。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