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已進入農產品價格及收儲制度的變革時期,政策的變動不但將導致品種自身價格重新定位,也將會引發與其它品種的比價關系發生變化,但政策調整的過程越長,市場面臨的不確定風險將越大,市場進入自身軌道的時間越慢。2016/17年度的玉米收儲政策無異將對后期市場產生明顯影響,如果能如市場預期的在2016春播前公布2016/17年度的收儲方案,無疑將有利于減少年度后期市場不確定性。其實,早在2015年11月市場就有傳言,2016年玉米臨儲托市底價或再下調一毛錢,也就是說2016/17年度玉米收購價格再下調10%,至每噸1800元,當然這不是市場唯一的傳言,在12月底某機構透露,玉米臨儲價2016年或將下調至1600元/噸,同時給予農戶200元/噸的補貼。無獨有偶,在12月15日澳新銀行發布研報同樣預計中國新年度玉米價格將會下調。不過該機構的預測更加激進,認為新年度臨儲玉米收購價可能會將至0.76元/斤(1520元/噸)附近。當然這只是市場傳言,國家如何調整我們不得而知。不過就目前我國玉米存在的兩個問題“高產量、高庫存”來看,我們認為2016年國家或對臨儲收購這種托市政策做出改變,或將“價補分離”。 臨儲玉米拍賣與定向銷售政策分析 2015年臨儲玉米拍賣雖然啟動時間較早,但拍賣成交量持續低迷,每周投放量近500萬噸,成交僅30-50萬噸(去年同期在100萬噸左右水平),9月份周度成交量甚至降至5-10萬噸,截至10月30日,2015年臨儲玉米拍賣累計成交量583.6萬噸(包括1月份專場拍賣成交179萬噸),比上年同期下滑80%。具體來看,今年東北地區臨儲玉米累計成交567.3萬噸,進口玉米累計成交14.08萬噸,跨省移庫玉米累計成交僅2.22萬噸。相對于2014/15年度的8000多萬噸臨儲收購量而言,拍賣效果杯水車薪,未來臨儲玉米庫存拋售壓力不言而喻。去年玉米拋儲政策是在4月9號啟動,今年可能在3月份就開始啟動拍賣和定向銷售政策,一般情況下,國內玉米拍賣的價格不會低于下一年度的臨儲價格,目前拍賣及定向的價格水平預估區間為1400-1800元/噸,而市場價格基本可以認為在起拍價格上再加200塊錢的費用。今年拍賣成交量預計在2000-4000萬噸,但最終的成交量取決于起拍價格的高低,若起拍價格越低,拍賣成交量傾向于越高,當然這跟最終的臨儲數據以及谷物進口數量也密切相關。 此外,2015年末,由于我國農村工作會議傳出要“加快消化過大的農產品庫存量”重磅消息,同時,市場傳聞稱,2016年臨儲玉米收購政策傳聞中收購基準下降,但考慮到農民收入,有關部門將給予相應補貼,受此影響,連盤玉米應聲再現大跌,猶以連盤1605合約和1609合約最甚。究其原因,市場認為與2016年一號文件的草案,即25日中央農村經濟工作會議《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討論稿)》(下稱《意見》)有關。鑒于按照以往慣例,《意見》經過討論修改后將正式形成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2016年三農工作重點,會議強調了要高度重視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多數業內人士認為,2016年一號文件將首度關注消化庫存的問題,進而導致連盤玉米1605合約明顯承壓。作為現貨市場的風向標,近日連盤期貨市場的表現是否預示了玉米市場“風險降至”,我們認為,后期影響市場的因素繼續集中在臨儲玉米拋售的時間節點和價格,是否定向銷售陳糧庫存和臨儲是否一次性轉國儲等降庫存手段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