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么現在的養豬行業利潤都在那個環節,第一、種豬行業,第二、獸藥疫苗,第三、 飼料,第四、屠宰(包括經紀人以及豬販子),第五、養殖相關設備,第六、養殖場(這個能賺到錢的不足20%而且賺的大部分是養豬行業那80%賠的錢)。 從業15年,作為一個獸醫,我思考了很久,決定要做點什么,寫點什么,看著養豬人那無奈的臉,心里很不好受,那么我決定寫下點個人對于現在養豬行業所思考的一點看法,一點思考,以親身經歷以及看到的,見到的,思考的,最本質的東西寫下來,以便大家探討,交流,當然,這些東西寫出來之后可能會引起很大爭論,但是我還是決定寫出來,不為什么,只為那一直堅持的職業操守。 最近豬價狂跌,養豬行業遭受了巨大損失,很多人在為少數人積累財富,而作為養豬業直接的參與者與運營者,往往在過山車的行情面前,顯得那么無助,顯得那么蒼白無力。那么作為本人的看法是,在中國這幾年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養豬行業已經進入一個畸形的,變態的怪圈。污染,疾病,食品安全,飼料,獸藥,種豬,設備等等相關產業卻活的相對滋潤。而作為基層的養豬行業往往是一再受傷。 按照實體經濟,特別是作為食品行業的發展規律來看,作為基礎的農業中最重要的畜牧養豬行業,除了天災人禍以及不可抗拒的外力作用下,作為生產者,不應該有這么大的行情波動,可是現實卻是一直是恰恰相反的方向發展,如果照這個發展模式下去,散養戶,中小型豬場都倒閉了,那么全部剩下規模化豬場的話,所謂的食品安全,所謂的放心豬肉,那只會是一個美麗的謊言,至少在現有模式下,個人不會看好。當一個行業為了利益而不擇手段的去賺錢的時候,這個行業距離衰敗也不遠了,沒有刮骨療傷的勇氣,不敢正視行業的問題,那么作為消費者是不會買賬的,特別是對于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的今天,怎么堅持住自己的底線,怎么讓消費者認同你提供的豬肉是安全的,是未來能否活下來的關鍵。 那么現在的養豬行業利潤都在那個環節,第一、種豬行業,第二、獸藥疫苗,第三、 飼料,第四、屠宰(包括經紀人以及豬販子),第五、養殖相關設備,第六、養殖場(這個能賺到錢的不足20%而且賺的大部分是養豬行業那80%賠的錢)。我一直在反思,所謂的洋品種,瘦肉率高,生產性能好,生長速度快,料肉比低,效益好,這是行業內提到的很普遍的現象,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國人開始按照這個模式去養豬,幾十年過去了,我們現在得到確實是這樣嗎?我敢肯定的回答,做到的真不多,優點多,缺點也很多,而這種無人提及的缺點,往往才是最致命的,這種致命的因素,才是各種問題出現的本質根源,而且引起的一系列后續問題目前來看是無解的,至少按照這個模式下去,段時間內是無解的。因為國內和國外差異最大的兩個東西是人的因素以及資金的因素,至于環境,從業人員素質,相關產業的職業操守是跟不上的。這個行業已經發展成為,為了利益可以謊話連篇,騙一個是一個學術怪圈。在這樣的環境下,行業想持續發展,很難,行業風氣急需改善。 做為這個模式下中小豬場,賺錢的寥寥無幾,賠錢的比比皆是,那就說明,這個模式是不適合中小型豬場的,起碼是大多數中小型豬場的。且聽俺慢慢分析: 1品種 品種年年引,疾病,淘汰,退化是不爭的事實,那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資金,設備,管理,技術以及營養這幾個環節跟不上,最簡單的比喻就是已買了盆蘭花,卻用養護綠蘿的辦法去照顧它,成功的幾率有多大?所以,養適合自己的品種,是很重要的,在資金,設備,管理,技術,營養上能完全搞定的基礎上選擇品種。 2資金 沒有資金或者缺少資金是最大的痛,怎么弄來資金,怎么能用最少的資金運作自己的模式,這個是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3設備 不是所有的設備都需要標準化,因地制宜,在自己資金條件允許下,盡量做到實用,可以利用本地資源,但是夏季降溫,冬季保溫的產房以及保育房一定要在資金允許的條件下,能滿足自己的生產需要。 4管理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別人的東西是別人的,怎么變成適合自己的,是需要不斷的實踐,不斷的思考自己總結出來的,一味的照搬,復制,很難成功。 5技術 這個跟管理一樣,需要不斷的實踐與積累和思考,沒有現成的一定適合自己的東西。 6 營養 營養其實很簡單,就是穩定,質保(控制住質量,把好原料質量關,盡可能掌握在自己手中,掌握的越多,距離穩定的模式就越近。)總之一句話,養適合自己的豬,做豬喜歡的事,想豬想的問題,多思考,多實踐,才會在以后的生產中擁有相對穩定的競爭力。
該貼已經同步到 畜牧專家人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