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山東龍昌亮哥 于 2015-12-21 11:16 編輯
寧波,中國經濟發達地區,每年慢性病死亡人數占總死亡人數的85%。(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統稱慢性?。?。中國,高血壓患者超2億,每年增加1000多萬;糖尿病,9240萬人;心腦血管超2億人,占我國疾病患者總死亡人數的三分之一!多么可怕的數字! 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給我們帶來了以前未曾有過的物質充裕與先進的治療技術和手段,但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不老死”現象愈演愈烈。老齡化,城市化,教育水平等固然是以上數字的兇手之一,但可否問一下自身,我們每一天是怎樣度過的?我們在努力改善自身生活的同時,卻用不好的生活方式來“慢性自殺”。 我們現在需要的不是為了一天三頓飽飯而去奮斗,而是為了我們的生活質量及健康生活去思考,去行動。我們需要做到:一:“未病先防”在疾病未發生之前,采取各種措施以防止疾病的發生,中醫學強調:“調攝情志,適度勞逸,合理膳食,謹慎起居”并倡導各種有益身心健康之法,以達到保健和防病的作用。二:“已病防病”指疾病的早期診治,根據動態變化,把握疾病發展與轉變的規律,以防止疾病的發展。在疑難性疾病及慢性病治療中,采取積極的干預措施,達到阻止疾病發展的目的。三:“愈后防復”指疾病初愈時,采取適當的調養法及善后治療,防止疾病復發。 人要做到健康如此,動物亦如此!對作為“改變口”重要來源的動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環境下,作為畜牧人,路在何方?豬,雞,鴨,魚,成功養殖路在何方?從養殖場到餐桌,安全、綠色,健康如何保證?慢性病在我們所養的動物中如何防控? 在某種程度上只有動物健康,人才健康。動物養殖“治未病”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盡可能讓動物不得病,少得病,得小病,得病晚,得病好控制。改變以“治病”為中心,改變以“治好病”為榮耀的思想觀念。為了人類的健康,動物養殖必須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健康養殖模式。一:建立“大醫,治未病”的預防養殖管理模式。二:“改變口”的安全營養供給保證,真正做到無抗養殖,為餐桌供應綠色安全的口糧。三:品牌跟蹤管理模式,從餐桌到養殖場的大數據建立。 一直以來一邊高喊安全綠色健康,一邊為了追求利潤不管不顧者大有人在。 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需要我們整個畜牧界共同努力,用切實行動去改變。 真正建立起符合人類發展,符合動物生長特性的健康養殖管理模式上來。 這才是“大醫,治未病”的真正意義所在。
普通 幸福100圖.jpg (106.32 KB, 下載次數: 13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綠色飼料添加劑-杜仲葉提取物
2015-12-21 10:58 上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