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對供應商嚴把關,雙匯還對內控體系進行重整和完善。 本報注意到,在完善內控體系上,雙匯決定成立由萬隆為首的“雙匯集團食品安全監督委員會”,由企業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并邀請肉類行業、食品行業、公共媒體、政府監管部門等外部專家監督,實現自我監督和外部監督相結合,并建立“雙匯集團食品安全獎勵基金”和食品安全舉報制度,把3月15日定為“雙匯食品安全日”。 提高對產業鏈上下游安全的控制力,進一步擴大公司上游養殖業規模,成為危機之后雙匯的重要抉擇?!半p匯的屠宰場建到哪兒,雙匯自己的養殖場、飼料廠就要跟到哪兒?!彪p匯養殖事業部負責人稱,“我們要調整產品結構,往上游發展?!?br> 坦對輿論,開放工廠 【雙匯不僅把公開致歉、處理責任人、產品收回等步驟進行得迅速、明確,而且對媒體盡可能開放,這與當年三鹿集團刻意隱瞞的應對有本質不同】 “瘦肉精事件”發端于媒體,更借助媒體的力量得以引起更廣泛的關注,形成一個巨大的社會性事件。 3月27日,記者在百度上鍵入“雙匯瘦肉精”,顯示相關新聞19400條。在鋪天蓋地的輿論中,很多報道實事求是,但亦不乏主管臆斷、片面報道者,尤其是部分網站為追求點擊率,刻意制作聳人聽聞的標題和不負責任地炒作。 與企業在這種情況下,“凈化”、“控制”的常規做法不同,雙匯選擇的是,不閃不避,坦然面對。 在“瘦肉精”事件發生后,萬隆做出決定:公開、透明處理危機,面對媒體,讓記者參觀工廠、養殖場、加工車間等,甚至在3月23日和25日分別讓記者們旁聽了其公司內部召開的經銷商大會和供應商大會。 “雙匯一定要感謝中央電視臺,感謝新聞媒體,感謝這些一直支持我們的消費者!”在3月19日的高層會議上,萬隆說,“我講了十幾年的安全,比不上央視這20分鐘的節目給咱們上上下下帶來的震動,以后年年3月15日,雙匯都要組織全體員工重看這個節目,永遠銘記這個教訓!” 在本報記者趕赴漯河采訪期間,雙匯曾經舉行了一個小型的記者見面會。面對全國各大財經媒體的問題,萬隆毫不回避,直陳不諱:“有人問我頭頭檢驗你能受得了?不是自己找死嗎?如果我沒有這個本事,可能自檢死。但我寧可檢死,也不能再出問題。近期,一些人士質疑‘十八道檢驗管不住一頭豬’。關鍵問題是在目前生豬養殖環境下,屠宰行業執行的對‘瘦肉精’的抽檢存在著風險,不能保證100%合格。我們現在執行生豬屠宰在線逐頭檢驗、100%全檢,不惜成本、不惜代價。在成本和安全這道選題上,無論成本有多大,我們首先選擇保障食品安全?!?br> 一位媒體界人士認為,從雙匯的反應速度和危機公關能力來看,不僅公開致歉、處理責任人、產品收回等進行得較為迅速,而且對媒體盡可能開放,這與當年三鹿集團被動回應的境況完全不同。 后瘦肉精時代,是危是機? 【“?!钡恰皺C”。對生豬的逐頭檢驗,將提高產業的進入門檻,對產業進行重新洗牌】 截至3月27日,根據媒體公布,北京、上海、天津、河南、浙江、廣州、武漢、深圳、石家莊、哈爾濱、沈陽、長沙等54個地區的政府有關部門抽檢雙匯產品合格,未檢出“瘦肉精”。 “瘦肉精”事件發生后,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公室聯合工作組抵達河南省進行了為期一周的深入細致調查。在離開之際,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公室副主任、聯合工作組負責人劉佩智接受新華網采訪時透露,目前已基本查清河南“瘦肉精”事件中違禁“瘦肉精”的使用來源情況。截至24日,已發現3個制造“瘦肉精”的窩點,下一步將繼續嚴查違禁“瘦肉精”的來源、銷售和使用情況,從源頭打擊違法行為。 聯合工作組還通報,截至3月24日,“瘦肉精”事件中被河南省有關部門控制、刑拘、立案偵查的人員已達68人,其中“瘦肉精”銷售人員26人,使用養殖戶33人,生豬經紀人7人,企業采購人員2人,并對43名公職人員進行了調查取證。 據雙匯集團有關人士透露,各地已經逐漸恢復雙匯產品的上架和銷售,目前檢驗合格的地區,將是恢復銷售的第一批城市?!袄漉r肉應該恢復得快一點,因為保質期短,都是當天消化。肉制品要重新上架,速度可能會慢一些?!痹撊耸空f。 盡管雙匯試圖重啟市場,但危機并未結束。外界的一個擔憂是,雙匯會不會成為第二個三鹿? “雙匯不會成為第二個三鹿。瘦肉精事件與三聚氰胺事件有著本質區別。”3月25日,萬隆對記者說,“其一,上游產業鏈問題?!萑饩录巧嫌萎a業鏈中養殖環節出現的問題,濟源雙匯的豬源是在流通環節因為把關不嚴流入企業?!萑饩莿e人所為。其二,抽檢標準有漏洞。濟源雙匯已經按有關標準履行了抽檢,在目前的養殖業大環境下,屠宰業執行抽檢而不是100%全檢,就存在著風險和隱患,標準有問題。 “其三,雙匯的產品經得起檢驗。3月15日以來,北京按照2008年奧運會的標準進行檢測,全國52個地區的政府職能部門對雙匯幾百種產品進行抽檢,雙匯產品全部合格,無一例有‘瘦肉精’。問題就在濟源一家工廠,雙匯整體的產品是經得起檢驗的。” 多位業界分析人士認同萬隆的觀點。在一位觀察人士看來,當下被曝光牽扯進“瘦肉精”事件的雙匯企業,只有濟源雙匯一家。濟源雙匯生豬屠宰產能占雙匯總產能的6.6%。即使濟源雙匯整體被列為壞賬,對于資產超百億、2010年銷售收入突破500億元的雙匯集團來說,最嚴重可能也就是自斷一臂。更重要的是,截至目前,雙匯整體的產品質量,經受了急風暴雨的檢測檢驗,這是非常難得的。 甚至有人士進一步對本報記者表示,通過這一次危機,政府在后“瘦肉精”時代,若能夠大力整頓和重新審視食品安全問題,提高屠宰和肉制品行業的準入門檻,進行產業變革和行業凈化,將有利于加速行業整合和品牌集中度提高,對于品牌企業反而是一次契機。 而萬隆幾乎對此持同樣觀點:“危”但更是“機”。對生豬的逐頭檢驗,將提高產業的進入門檻,對產業進行重新洗牌。 事實會否如愿?沒有人能知道。 來源:大河網 |